【本報訊】連接香港新界東北及深圳東部的蓮塘/香園圍口岸,最快2018年落成啟用。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表示,新口岸將成為香港首個採用「人車直達」設計的陸路口岸,增設公共運輸交滙處、私家車上落客停車處,以及一條150米行人隧道,讓旅客可直接步行到口岸過關;也會預留位置供過境學童校巴上落,有關設計令建築成本增加4.5億元。
深港兩地政府於2008年拍板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是港深第七個陸路口岸,連接深圳東部,估計新口岸每日可處理3萬跨境人流及1.7萬車流。
料2018年啟用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表示,蓮塘/香園圍口岸將採用「兩地兩檢」模式,為了方便旅客過關,位處香港的香園圍口岸將首次採用「人車直達」設計,新口岸的聯檢大樓會增設公共運輸交滙處、私家車上/落客停車處、約400個車位的公眾停車場,讓旅客可自行駕駛私家車直達聯檢大樓,毋須接駁其他交通工具。
此外,當局也會增建一條150米的行人隧道,連接新口岸及口岸旁的蓮麻坑路,方便附近村民經行人隧道步行前往聯檢大樓過關。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韓志強補充,新口岸聯檢大樓設有四層,包括平台層處理過關手續、地面為公共運輸交滙處,面積達1.6萬平方米,而鑑於現時其他口岸的禁區校巴車位嚴重不足,該處會預留位置供過境學童校巴上落。
林鄭月娥表示,新口岸設計毋須額外徵用土地,而環境影響評估、交通評估初步已獲通過,希望能如期在2013年展開工程,2018年落成啟用。但她指「人車直達」設計,令建築成本額外增加4.5億元,稍後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至於因興建新口岸須重置的竹園村,當局會盡快為村民搬村及賠償。
早前深港兩地政府舉辦蓮塘/香園圍口岸聯檢大樓概念設計國際競賽,共接獲逾170份來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法國、英國、希臘和荷蘭等地的參賽作品,專業組冠軍由本地建築師張惟誠奪得,作品以「光影.流.岸」作主題,透過光影效果,以及流線型設計表達深港兩地連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