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次按「爆煲」逾3年、華府接管房地美及房利美(簡稱兩房)3周年之際,負責監管兩房的美國聯邦房屋融資局(FHFA)將向包括美銀、摩通、高盛及德銀等逾12間大行提出訴訟,指控這些大行在樓市泡沫高峯期間,將按揭抵押證券(MBS)打包出售時,作虛假陳述。FHFA要求各行賠償最少數十億美元(約數百億港元),龐大的官司或會對全球銀行業造成另一次重創。
美國《紐約時報》昨報道指,今次訴訟源於一年前FHFA向上述銀行發出的傳票,就算FHFA未能於昨日趕及遞交入稟狀,亦會在下周二遞交,即法例規定FHFA有權提出訴訟的截止日之前。
報道曝光後,FHFA發言人未有立即回應,多家美國大行發言人亦拒絕置評,只有德銀發言人表示不會針對還未看過、亦未被提出的訴訟發表意見。但受消息拖累,各大行股價昨全線下跌。
未履行盡職審查責任
根據法例,銀行在推銷證券產品前必須進行盡職審查,以確認貸款人的收入是否虛報,並要證明貸款人收入足以還清貸款。報道指,FHFA認為各行未有履行盡職審查責任,其後各行將按揭包裝成證券產品賣給兩房及其他投資人,最終禍及全球。同時又因借貸人無力償還按揭債務,令MBS市值大減,令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其中兩房虧損逾300億元,最終要由美國納稅人埋單。
其實FHFA於7月時已入稟向瑞士銀行索償最少9億美元,報道指今次索償規模與瑞銀案相若。而部份私人投資者早已通過美國各州法院要求上述大行回購逾百億MBS產品,如AIG上月向美銀索償100億美元。不過今次聯邦政府不只求回購,甚至要銀行賠償兩房的虧損,令銀行潛在法律開支更大。
「將銀行逼至懸崖邊」
有分析指,聯邦政府今次對大行興訟或會對銀行業造成另一次的重創,同時因訴訟而拖慢樓市復蘇進度。曾任職兩房的分析師TimWood更指出,FHFA雖然正在履行管理者的責任,但此舉只會將銀行逼至懸崖邊,最終華府要再度對銀行作出拯救行動。亦有金融業人士認為,次按風暴主因不盡是證券發行商問題,是整個經濟環境及樓市氣氛所引致的,而大型投資者如AIG及兩房應有足夠能力判斷證券的危險性。
此外,高盛及旗下按揭分支LittonLoan宣佈與紐約州銀監處達成協議,暫停若干受爭議的按揭個案處理安排。聯儲局同時勒令高盛須委任獨立顧問評估處理中的按揭貸款個案,以確定有否人遭到不適當的強制收樓安排,並需作出賠償。
部份歐美銀行股價昨跌幅
美銀 -7.33%
高盛 -4.89%
德銀 -4.70%
花旗 -4.47%
摩根大通 -3.39%
摩根士丹利 -3.06%
註:截至本港時間昨晚10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