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有菜味 - 高慧然

菜有菜味 - 高慧然

有一晚,去心齋橋的酒吧飲酒,隨酒一起端上來的,是一碟椰菜。香港的酒吧,端上來的往往是果仁蝦條。考究一點的,如酒店的酒吧,會有芝士或橄欖甚麼的。椰菜卻是第一次見到,甚好奇。
圓椰菜被手撕成大大小小不規則的片狀,水洗後上碟,表面淋着一些芝麻醬,氣味清新。我從來不知道,椰菜可以代替生菜,以這樣的方式生吃。好奇地吃了一片,味道居然是生脆爽甜的!而且多汁。這一試便停不了口了,很快幹掉大半碟!
細想起來,在香港其實也吃過生的椰菜,自助餐的沙律吧上,偶爾能見到椰菜的蹤影,它們通常被切成細絲,饒是如此,仍吃得出苦澀味和未經烹煮的菜特有的生腥味。所以我一向認為生椰菜是非常難吃的,味道和氣味都不好。大阪的生椰菜打破了我的偏見。
「黑門巿場」一文刊出後,一位因丈夫工作關係而長居日本的女讀者寫信告訴我,她每次回香港,都會掃大量蔬菜回來,因為日本的蔬菜實在太好吃。她特別提到了椰菜,強調要生吃,若實在吃不慣,用水輕灼三分鐘已經足夠,這樣可以確保菜的爽脆和清甜。日本的蔬菜好吃到甚麼程度?她用了四個字概括:菜有菜味。生活在香港,我們久未吃過真正有菜味的菜了,比我們更年輕的一代,可能從來就不知道菜有菜味是怎樣一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