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男色 - 邁克

慕男色 - 邁克

二十歲的柯震東憑《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砲而紅,報導不忘提醒大家他在戲裏每隔二十分鐘露一次股的偉績,只差沒有把卜卜脆的台男捧為疲市反彈的股神;黃曉明駕着價值連城的跑車去健身,記者八卦完購買林寶堅尼必須付出的銀両,連忙指引讀者目光投向他輝煌的事業線。啊,謝天謝地,這個世界兩性真是越來越平等了,就算固執的觀察家埋怨平等的體現並非基於女權的提升而是男權的倒退,到底也是一種進步。曾幾何時,憑軀體出彩是女明星的專利,一點、兩點和三點的洩露精心部署,一件件衣服脫掉固然成為掠奪眼球的手段,一件件衣服穿回去也爭取到收視率,「波霸」「咪神」此等壯美的形容,統統沒有男人老狗份。按照慣例,發明不久的「事業線」本來也應該是女界之寶,標誌姐姐妹妹驕傲的地理環境,預測她們指日可待的平步青雲,想不到跨性別的速度這麼敏捷,轉眼間已被有條件的肌肉佬分一杯羮,簡直有撈過界搶地盤的嚴重傾向。
慕男色當然並非始於今日,最起碼,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已經出版與《花花公子》分庭抗禮的《花花女子》,你有你調戲兔女郎,我有我意淫在月宮伐桂的吳剛。反映社會需求的影壇,向來都熱衷打造各類勾引慾望的男明星,只不過以往採取掛羊頭賣狗肉的營運方式,近年老實多了,明目張膽推銷玩具男(toyboys)。嫌這名詞物化得來帶侮辱性,有損男性尊嚴?沒關係,換一個好了─眼糖果(eyecandy)可是百分百的恭維哩,別敬酒不吃吃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