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標榜「門常開」的政府總部,昨日在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審視下,不但發現多個前往總部和立法會的通路工程未能如期完成,市民請願區亦被大幅收窄,其中設有大型花園空地的特首辦公室更會「門常關」,只會逢周二行政會議期間,劃出猶如「劏房」大小的24平方米地方供市民請願。有議員又發現,警方為維園前往新政府總部的大型遊行路線選擇,不是要市民先到中環再返回金鐘,就是只有兩條行車線闊,質疑做法打壓市民表達空間。 記者:林俊謙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昨日在立法會新大樓與政府代表近4小時會議後,有與會議員發現政府對日後市民示威安排會採取「門常關」態度,市民周一至五只能在政府總部外、貼近馬路的行人路上示威,而政府總部外的近1,000平方米空地,只會在周六、日和公眾假期開放。門外設有大型公園的行政長官辦公室,更只會每逢周二行政會議進行期間,劃出24平方米給市民遞請願信。
總部設計「立心不良」
有行管會成員又發現,警方為維園出發到政府總部的大型遊行提供的五條遊行路線選擇,不是要先到中環再兜圈返回金鐘政府總部,就是要途經龍滙道入口,只有兩條行車線供遊行隊伍使用。此外,多個讓市民前往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的行人通道,包括海富中心通往立法會的行人天橋,工程亦被揭未能如期完工,政府宣稱最快本月中才能完成。
曾經多次與警方協調7.1遊行路線的民陣成員李卓人批評,根據警方提供的遊行路線,若遊行隊伍選擇由龍滙道轉入政府總部,由於該段馬路只有兩條行車線,假如遊行人數超過數萬人,就算警方肯開放所有行車線給遊行人士使用,也無法疏導人潮,擔心會令遊行速度減慢及引起混亂,至於經中環到新政府總部的路線,由於要繞過太多地方,也不大合適,他們要研究有沒有其他可行的遊行路線。
李卓人又批評,政府總部設計「立心不良」,將特首辦變成「核心保安區」,「立法會會畀1,600米示威區,政府總部就咁倒退、咁萎縮、咁小家,加埋最多只有1024平方米」,力斥曾蔭權寧願將辦公室外的花園,變成猶如中聯辦現時用作收窄示威空間的「政治花園」,只會觸發更多無謂衝突。民建聯區議員葛佩帆亦批評,特首辦外的示威區太細,對示威人士構成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