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美 - 陶傑

黑白之美 - 陶傑

歷史學家史塔基評論英國暴動:「白人淪為黑人」(thewhiteshavebecomeblack),引起所謂種族主義的爭議。
白人失業,穿黑人的斗篷,走路像加勒比海的童黨蹦蹦跳跳,開口講話就是「唏Man」,時機成熟時,就發生海地一樣的搶掠暴亂了。但沒有說出來的潛台詞,是當「黑人升格為白人」(Blacksbecomewhite),這個世界就會美好。
黑人變白,在現代文化史上,有成功的例子,像爵士樂大師路易阿姆斯壯,也就是唱WhataWonderfulWorld那個擠眉弄眼的黑胖子。
阿姆斯壯的金喇叭,從三十年代,變成了他的商標。他擅長黑人在紐奧爾良流行的憂鬱樂,也就是Blues,把一串高音奏成天上的一朵朵白雲。奏高音不知是不是特別花力氣,阿姆斯壯的面部表情隨着樂韻跳動扭曲,隨音樂附送,就像李小龍功夫的一聲聲怪叫,所以欣賞他黑大胖的音樂,不止靠聽,還要看。
阿姆斯壯演練喇叭,喜歡叫人拍下來,像首本名曲「你微笑時」(WhenYou'reSmiling),今天在網上還看到──一支大樂隊,跟隨着大師玩金屬尖脆的喇叭高音,他們知道,領樂的這位是天才,大樂隊都是白人,跟得服服貼貼。
阿姆斯壯也唱過「月亮河」──電影「珠光寶氣」的主題曲──跟另一位黑人歌手NatKingCole比較,阿姆斯壯的嗓子,把「月亮河」唱得豐潤而富有喜劇感,而NKC的音色清瘦俊朗,真是人如其曲,像張大千潑墨的豪獷,與李可染墨彩之沉鬱,音樂和色彩是相通的,這就叫演繹。
還有柯德莉夏萍在電影裏坐在月下窗前的原作──包着頭巾,彈着結他,一隻情歌,三般聽法,白人的浪漫雋永,黑人的情深和悲哀,不就在一天雲彩的天籟中相遇了嗎?
世界是如此的迷人,人生是多麼美好,太多醜戾而愚昧的下等人,為什麼要把美麗的事物玷污?奧地利的玉女明星,是可以與黑奴的後裔手挽着手,一起唱歌的,背景不論是紐約百老滙天鵝絨的舞台,還是巴黎街頭一盞橘黃的煤氣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