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約張大姐食「早午餐」,她嫌下榻那間旅館的餐廳不登樣,結果去了麗池──把俐落潮氣的brunch譯成「早午餐」,還是月初做《情約一天》字幕才硬着頭皮開的先河,有一場戲女主角的棟篤笑男友玩字噴,將一日三餐撈亂配搭成「早午餐」、「早晚餐」和「晚午餐」,明知論論盡盡但別無妙計,唯有希望學貫中西的觀眾汪涵海量。一進方董廣場大門,影迷不約而同想起一九六六年的柯德莉夏萍和彼得奧圖,三小時後肚滿腸肥,還不忘兜入酒吧企圖呼吸昔日荷里活殘餘的空氣。而世事偏偏這麼巧,當晚打開電視,第五台居然播映配了法語的《偷龍轉鳳》!
影齡淺的讀者,大概對四十幾年前的銀幕風光毫無頭緒,喉嚨底醞釀的「老餅」蠢蠢欲動伺機爆發──且慢,讓我先告訴你這部盜竊喜劇的原名,你再下死力嘲笑不遲。叫《如何偷一百萬》,數目單位是美元,在當年不啻天文數字,東南亞各國一般百姓做一世牛馬也沒可能賺得到,但在物價高漲森姆叔叔銀紙大幅度貶值的今天,任誰都會嗤之以鼻:「乜咁冇志氣㗎,雞碎咁多錢使乜絞盡腦汁去偷唧?」是啊,戲裏拍賣行那幅引起激烈競投的塞尚,底價不過二十萬,最後以五十一萬五千成交,電台就當大新聞報導,楊凡先生的順風耳聽到,假如沒有笑到當堂暈低,必定包架時空穿梭機,廣邀親朋陪他飛回去買十幅八幅。富起來的同胞偷都嫌麻煩,此片上月在巴黎戲院重映,排在我前面買票的法國小後生還要誤說成《如何賺一百萬》,歐洲經濟壞到什麼地步不問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