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專訪
以「從上海和黃走向中國巴郡」為發展路向,經過數年苦心經營後,復星(656)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透露,希望可以組成保險公司,培養成為復星日後第4個增長引擎。
記者:張活儀
復星轉型為投資公司,除學習巴郡所一直沿用的價值投資之外,低成本資金亦為復星希望可以得到的資金渠道。梁信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雖然內地對保險業有一定的規管,非單對股權比例有要求,一般而言,保險資金投資較長線,要7至8年才有成效。不過,透過這種模式將可令公司取得較便宜的資金。
私募資金成本較高
梁信軍補充說,過去復星一直以私募股權資金作投資的資金來源,其資金成本視乎具體基金的要求而定,故資金成本遠高於保險資金成本。
事實上,復星已為進軍保險做好準備,該集團早已投資永安財產保險。另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董事長郭廣昌擬與保德信在上海合資籌建廣信人壽。梁信軍於去年年底已表示,計劃斥資20億美元(156億港元)收購金融服務企業,收購行業包括零售銀行、壽險與健康保險。
梁信軍稱,第四個引擎,待第三個引擎資產管理業務成熟,與原有的產業投資業務互補兼推動業務日後增長後,便可起航。
復星於過去數年一直打造中國式巴郡,有別於巴郡只做投資者的角色,但價值投資原則未變,梁信軍解釋在復星眼裏的中國式巴郡,「海外投資者了解海外企業的價值,但不了解中國增長潛力,中國投資者了解中國的增長潛力,但不了解海外企業的價值。」這就是復星的獨有空間。
投資消費升值項目
過去利用上述投資「方程式」,包括有入股希臘品牌FolliFollie,以及法國企業中海俱樂部,梁信軍指出,未來投資目標仍會以消費升值項目為主。復星於上半年投資業務的收益增長24.37倍至22.81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來自投資於公眾傳媒的公平值收益。
除投資業務外,公司近年亦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梁信軍指出,內地擁有民間資金高達31萬億元人民幣,資產管理業務增長空間龐大,目前公司管理的資產只有100億元,希望可盡快將管理資金的規模增至1000億元人民幣。
雖然資產管理與投資業務本身性質似有衝突,梁信軍解釋內地消費市場龐大,暫時仍未出現同系兩間公司一同爭取同一個項目的情況。不過,他亦承諾,若出現有問題,將會於早期發現問題時及早處理。
復星4大引擎打造中國式巴郡
1.醫藥健康、房地產、鋼鐵、礦業
2.戰略與私募基金投資
3.資產管理,其中與保德信成立PE基金,保德信出資5億美元
4.參股永安財險,另與保德信在上海合資籌建廣信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