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冰天雪地的南北兩極,是一般人沒機會踏足的領域。兩名年僅18歲的香港中學生馮嘉怡及王彥之,卻有機會在一年間訪遍兩極。他們下周四將前往挪威為這個瀛寰搜奇旅程做準備,在接觸居於北極的因努特人及參與動植物科研活動,以及感受北極光等自然現象的奧妙外,兩人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全球暖化的訊息帶回來。
記者:蔡建豪
嘉怡及彥之憑藉在校內的推動環保計劃,成功獲選參與去年12月間的「仁愛堂.野外長征南極考察之旅」,與其餘十多名中學生到南極參與長達18天的考察活動。回港後仍落力推動校園的環保工作,令兩人有機會在短短不足一年間再到北極考察17天,未20歲已成功踏足地球兩個極端的陸地,兩人均直言興奮,認為是人生一個難得的機緣。
同時去北極考察
嘉怡坦言,極地除了冰天雪地和企鵝、海豹等生物外,也有值得研究的植物及泥土樣本。南極圈一帶風高浪急,南極除了進行科研的人員外,是絕對人迹罕至。不過,北極卻不同,那裏有因努特人聚居的村落,也有令人期盼的北極光等自然景象,即使要套上厚厚的禦寒衣物,以及雪鏡及雪靴等工具,這個行程仍是值得期待。
全球在說氣候變化,地球越來越熱,對於曾置身南極的嘉怡及彥之來說,體會更真實及深刻。目睹足有數層樓宇高的雪山崩塌,嘉怡始知原來大聲說話的聲浪,也可引發雪崩。攝氏10度的氣溫,在香港已凍得人躡手躡腳,但在南極卻是極熱的時刻,彥之就試過脫去上衣,與團友跳進南極的海洋暢泳,即使是短短數分鐘的游泳歷程,卻是一生難忘,「後來知道當日香港得8度,原來南極有機會熱過香港。」
在南極的一點一滴,增加了這兩名九十後對全球暖化的體會,也反省平日浪費能源的生活習慣,「我哋有冇份造成呢啲天然災害?」嘉怡回港後,成了家中的環保督導員,將南極拍回來的照片,貼在每個家人的房門及電器開關處,警醒大家時刻節能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她與彥之也期望,將兩極的體驗帶回來,影響同輩要珍惜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