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器官難求。本港92年至今,共55名心衰竭病人因「等唔到」換心而死亡,平均每年有三人。瑪麗醫院去年八月底首度為本港進行人工心臟手術,至今累積為五名男病人植入心室輔助裝置,成功為他們延續生命,以等候日後一個千載難逢的換心機會。 記者:梁麗兒
該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鄭力翔說:「心衰竭病人喺等換心嘅兩年內,死亡機會高達50%,呢個輔助裝置就可幫病人度過生命中最困難嘅時間,畀佢哋有時間等候心臟移植。」一般病人平均輪候七至八個月才可換心,但須視乎血型。
已恢復文職工作
五名病人介乎31至58歲,全部因心肌炎致心衰竭,病發時均輪候換心名單首位。他們植入其中一款心室輔助裝置、即「HeartmateII」(HMII)後,心衰竭情況受控,當中四人已可返工。此手術風險低,傷口感染機會僅0.05%。
至於病人壽命可延長多久,鄭認為取決病人情況,引述全球現有五千宗植入HMII個案,植入時間最長的病人已踏入第七年。該裝置如一個血液泵,取代左心室而發揮泵血功能,將帶氧血液由左心室,泵往主動脈並輸送全身,病人須電子控制器及電池跟身,並每日充電。該院估計每年為三至五人做人工心臟手術,但體形太細、肺動脈壓力過高等病人不適宜。
53歲朱先生,十多年前因感冒併發心肌炎,行天橋也全身冒冷汗,服藥後病情受控,至去年底又復發,當時全身變藍、腳部水腫。今年一月需植入心臟起搏器,二月再做人工心臟手術,四月底已恢復文職工作。
心臟控制器跟身
他承認,人工心臟控制器跟身,對日常生活造成不便,但「唔做又唔知自己捱到幾耐」。「以前要成日瞓床,隻腳腫到行唔到路,家做完手術就行動自如,乜都做到」。
本港首名植入人工心臟的病人為32歲的謝先生,本身無心臟病家族史,去年初突然有行樓梯氣喘症狀,輾轉求醫下確診因心肌炎致心衰竭,「醫生話我要換心,先意識到自己咁大鑊」,去年8月植入人工心臟後,回復正常生活,現時「打通宵牌都無問題」。兩人盼望能輪候到合適的心臟進行移植。
病人心底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