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水埗區有無數個草根階層奮鬥掙扎的故事,幸好區內還有不少仗義的無名英雄,繼早前《蘋果》報道賣1.5元平價麪包的魏氏夫婦之外,一位人稱「高佬明」的燒臘店東主也是其中之一,他賣的盅頭飯14元連菜,外賣兩餸飯只售16元。他也與社區組織協會合作推出飯票免費派飯,每日為500名窮人爭取到喘息空間。官僚政府冷眼旁觀,民間惟有自救。
位於深水埗北河街的北河燒臘飯店門外,經常人頭湧湧,在這裏排隊買飯的人,不是慕名遠道而來的「食客」,而是附近為求飽肚的貧苦街坊。正當如大家樂等連鎖店的飯餐動輒索價逾30元的時候,這裏的盅頭飯只售14元,附送蔬菜;兩餸飯、燒味雙拼飯,都是16元,二十多款現成餸菜任選,魚肉菜樣樣齊,白飯大大盒,一個人也吃不完。
28年見盡深水埗人與事
「我呢度啲飯餐,比區內其他飯店平三至六蚊,低下階層,平得一蚊就一蚊。」59歲的陳灼明,83年來到現舖打工做大廚,28年間見盡深水埗的人與事。95年舊老闆退休,陳與幾個夥計合夥頂了該舖做老闆,十多年前轉營主打平價飯餸,服務貧苦大眾。「深水埗窮人多,單親家庭、新移民、貧病老人、露宿者等等,賣平飯等佢哋可以食飽啲繼續面對生活。」有此理念,源於陳灼明也捱過窮。在內地出生的他,13歲時父親過身,遺下母親及六個弟妹,靠他外出打工養家,每次出糧30幾元工資,買米已用得一乾二淨。「當年我哋成家幾個月都食唔到一餐早餐,試過有長輩畀一毫子我哋,去粥店叫咗一碗白粥,成班兄弟姊妹一齊食,好開心!」陳老闆統計過,幫襯他買平飯的低下階層,每日有四五百人,他們食飽飯滿足離開的樣子,都轉化成堅毅的原動力。
老闆人工每月僅一萬元
通脹如虎,食材加幅以倍數計,又遇加租,要堅持下去難度不少。盅頭排骨飯當年最平賣8.5元,排骨食材正是8元一磅,現時已加至16元一磅,盅頭飯只好加價至14元,卻仍追不上通脹;叉燒的梅頭豬肉,當年一箱300多元,現在要800多元;最基本的白米,以前190元一包,現在也要460元一包。「非不得已我都唔加價,只有喺其他地方節省開支,每日10點開工,夜晚12點收工,通渠、整冷氣,維修一腳踢,慳得就慳。」現時店舖每月月租逾9萬元,業主最近也要求加租5,000元。「我要求唔多,每個月出夠糧畀員工,維持到舖頭營運,剩低嘅夠我生活就可以。」陳老闆與另一股東「月薪」只有1萬元,比部份員工還低。
08年底,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陳老闆合作推出飯票,免費向窮人派飯。協會幹事陳紹銘表示,由08年起獲利希慎基金每月贊助約1萬元,換成約500張飯票,分發予有需要人士,每張票可到北河燒臘飯店免費換取價值22元的三餸飯餐連湯水。協會負責20元,陳老闆補貼2元。
除此之外,協會也有透過不同的慈善基金及民間捐助,舉辦不同計劃協助區內有需要人士及家庭,例如書簿費、奶粉及超市現金券等等,為草根階層爭取喘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