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醫生」愛心暖病房

「青蛙醫生」愛心暖病房

【本報訊】公立醫院的醫護工作繁重,不少人也嚷着要搵工跳槽,但一群90後今個暑假到公院實戰後,反而堅定了加入這個救死扶傷行業的信心,有被病人戲稱為「青蛙醫生」的中七畢業生,雖然不懂治療病人的身體不適,但透過與病人傾談卻處方了一劑心靈雞湯,為冰冷的病房添上點點溫暖。
醫管局每年6至8月暑假期間,也會在公立醫院推行「綠衣天使」計劃,分兩期每次招募80名中五或以上的中學生參加,到醫院的病房、門診或後勤部門做六星期義工。他們雖然不能參與臨床護理工作,但可以協助攙扶病人,或與病人傾談等。

年老病人含淚致謝

同是中七畢業的阿Ken及晶蒸與中五生美君都是90後,今年參加了計劃,在聯合醫院當義工,體驗醫院工作。獲編配到男外科病房的阿Ken,工作時要穿上一件綠色制服,被病人誤當是醫護人員,更戲稱他為「青蛙醫生」,但因缺乏醫學知識,他坦言不懂回答與疾病有關的問題,但可以與病人傾談,令他們的心靈得到安慰,曾經有年老病人出院時含淚致謝。雖然在病房見證護士工作忙碌,但成為護士服務病人的決心卻不改,他說已投考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護理課程,向成為註冊護士之路邁進。
同樣在外科病房服務及立志做護士的晶蒸,曾被一名要做手術需禁食的阿伯大發脾氣,但兩、三日後阿伯已因病撒手人寰,她更見證整個屍體「打包」過程,故深刻體會到人生無常,令她更珍惜與家人相處共聚機會。
中五畢業的美君在門診工作,她發現有一名婆婆覆診時經常手持一張照片,原來是婆婆早逝的兒子與丈夫墓碑的照片,婆婆因為無機會影一張「全家福」,惟有用一張墓碑相解思念之苦。婆婆的經歷令她明白幸福不是必然,要學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