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療法 樂陶陶

另類療法 樂陶陶

【本報訊】雙手搓出泥土,一手拉坯,所雕塑出的每件陶瓷作品,均反映創作者心思,是一碗心靈雞湯,也是另類治療。50多歲的海燕經歷兩次中風,當時只有左邊身可活動,曾苦問蒼天是否捉弄她,卻在機緣巧合下學習陶瓷,自此有了精神寄託,更加強四肢康復及活動能力,令她可以「單手拉坯」,向傷健人士示範「一隻手也很有用」。 記者:梁麗兒

海燕憶述當年中風後,留醫逾半年,陷入人生低潮。她早年任育嬰員及超市兼職員,「中風後講唔到嘢、唔識行路,剩返一隻手,覺得自己好冇用,個人好,究竟一隻手可以做到乜?」她習陶藝後,心情變開朗及有寄託,搓泥時,因雙手要用力及紮馬平衡,重新訓練右手及右腳活動能力,加強復康。

習陶藝復康減壓兼得

在老師協助下,海燕更可「單手拉坯」,獲很大成功感,體現殘而不廢精神。她希望以過來人經歷,令中風病人重新振作,餘暇更到傷健協會教殘障人士陶藝。
本地陶藝雕刻家曾章成是海燕的啟蒙老師,日常除開班「授陶」,更將陶藝變成另類治療,為上班一族減壓、為中風病人復康、為情緒病童改善病情。曾章成曾在警隊任職13年「沙展」,偶然到藝術中心習陶藝後一見鍾情,更放棄警隊工作,與友人合辦陶藝班,96年以「陶夢」──將陶瓷變成夢想──之名開辦「陶夢工房」,又為學校及社區辦興趣班,將陶藝帶到基層。
港人多從電影《人鬼情未了》(Ghost)認識陶瓷,曾章成指搓泥、拉坯過程令他恍如置身另一境界,「心情變得平靜,令我脫離生活繁囂,將所有不如意事縮細」。曾另一學生靜雯是護士,「返工忙到唔停手,壓力好大,但專心做陶瓷,可放鬆心情,將工作嘅問題、勞氣都忘記」。曾章成指陶藝成為學生另類治療,有患專注力不足兒童參與暑期班後,情況改善。

匡智會的陶藝工作室現有五名受薪學員,為各大機構製造陶藝作品。陳亮華攝

練耐性放慢生活步伐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稱,港人因工作壓力大及「做嘢心急」,陶藝可訓練人有耐性,放慢生活步伐及放鬆心情。病人製成作品後,可獲很大成功感,惟工序複雜及需較大型工具,且比較昂貴,非一般醫院可提供。註冊職業治療師蔡莉莉謂,陶藝雖非傳統復康訓練,但與部份治療近似,如職業治療師會讓精神科病人或智障人士做手工、畫畫等,教他們紓緩壓力及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