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一個投機概念的終結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一個投機概念的終結 - 利世民

由宏觀的大環境,以至企業本身的大動作,例如HP計劃中的蛻變、Google收購MotorolaMobility,以及蘋果SteveJobs的引退,近來市場的變數多了。在這種環境,自然有人去研究,當中有沒有甚麼可以作投機的概念。
消息滿天飛的日子,有些公司卻相對地低調,例如生產黑莓手機的RIMM,就已經被人遺忘了。由年頭至今,RIMM的股價今年第一季最高每股70.54美元,跌到這個月最低的21.6美元。不過,由8月中開始,RIMM的股價卻大幅回升,以周五的收市價29.18美元計算,單單在過去3個星期,當期間Nasdaq合共下跌2%,RIMM的股價卻升了近35%。
跑贏大市,更跑贏同類對手,當中總有點甚麼原因吧。作為一個EMH的信徒,我深信價格已經反映了各種公開的和不公開的資訊。而RIMM35%的股價升幅,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被收購的溢價乘以機率。其實市場偶爾都會有分析指,微軟在現時的格局之下,將RIMM收購下來就是最好的雙贏。對微軟來說,即時可以在新智能手機的市場找到定位,對於RIMM,從今以後就不用單打獨鬥。
長遠而言,我相信智能手機跟其他產品一樣,會由高增長的Star,變成競爭激烈的Dog。假如再多了微軟配搭RIMM作為挑戰者,競爭只會令這個產品項目周期跑得更快。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可是,從投機的角度看,我卻認為這意味着一個概念的完結,是時候去找其他投機的理由。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