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清水寺 - 高慧然

不一樣的清水寺 - 高慧然

幾年沒去過京都了,最近再去,發現京都和清水寺都變得不太一樣了。清水寺多了許多打尖的遊客,在手水舍排隊洗手的時候有人打尖,在神社參拜的時候也有人打尖。最詭異的是,那些打尖的人,不是急着拜神,而是影相。拜殿上方懸掛着鈴鐺,鈴鐺下垂下長長的布條,供人搖晃,用作喚神,那些影相者或把臉貼上布條,或把布條攬在胸前,或即興舞弄,擺出各款姿式、展露不同的表情影相。還呼朋喚友,一個影完下一個影。寺廟原有的莊嚴、肅穆、古樸、嫻靜氣質在消失中。
寺內似乎還多了些收費項目,交一點錢可以走下內堂參觀。「音羽之潼」前有職員遊說遊客購買私家水杯。清水寺變得商業化了,讓人感覺不爽。
日本的公眾巴士由後門上車,前門下車,下車付款,司機報站,並且,於乘客下車時逐個向乘客道謝,是一種駕駛者與乘搭者之間的互動。可是由京都至清水寺其中一條路線的巴士(100號),司機不再報站,改以電子報站,除日文外還有普通話,明顯是為特定的顧客服務。
日本,一直以來向世界展露出不卑不亢的姿態,骨子裏透着隱約的傲慢,他們甚至不屑學習另一種語言。外國人去日本,最好自學一些簡單的口語和文字。甚麼時候見過日本人把身段放低?坐在京都的巴士上,讓人莫名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