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笑路旁 - 陶傑

拍手笑路旁 - 陶傑

美片都興說得知甘迺迪總統被暗殺那個時辰,人人都記得在「八一八事變」香港前殖民地學府據說是公信自由淪亡之日,我開車在薄扶林道,警察封了半座山,三步一崗、五尺一哨、截停可疑車輛盤問,不叫停的,警察目光烱惕,只差一道鐵絲網、幾隻德國狼犬,令我想起電影「色.戒」開頭上海日汪憲警抓捕重慶份子之肅殺。此一感覺,恐終身難以磨消。
在市場學裏,西方有「間接宣傳術」(IndirectAdvertising),不必喊口號,經營法裔哲學家羅蘭巴德所謂形象符號,商品隱在符號之間,為公眾營造良好的感覺。
英語電影「真的戀愛了」(LoveActually)即是國家形象IndirectAdvertising經典之例:戲中的倫敦,時維一九九八年聖誕前夕,家家歡聚天倫,許多個情感溫馨的小片斷拼湊起來,其中有一個人物,還是愛上女助理的英國首相。其時貝理雅上台不久,經濟好景,編導營造好感氣氛(Feel-goodFactor)向全球推銷,潛移入植,世界都覺得英偉的首相、民主自由和愛心,是文明的品牌。
特區中環精英最喜學舌西方名詞:Feel-good,政治化妝,形象公關學,像鸚鵡聒噪般模仿了幾組。只是領導人寵臨港大,眾人都很認真地協調成一場「間接自我妖魔化」(IndirectSelf-demonization)的互動大戲:主賓的形象,他來訪問的主題,完全在重重城管的灰黑鐵桶氣氛裏淹沒。
明眼人知道「上面」的鬥爭激烈,這位主賓,也許有許多政效,他們明白特區政府揣摸上意的下人基因,只要給一句抽象的「意思」。英國人教出來的僕侍會加緊三分力來求表現。
中國文化有借刀殺人之計,希臘神話的特洛伊之戰,也是天神分為兩幫,宙斯做仲裁,凡間特洛伊和希臘自相廝殺而已。最好笑的是還重金請來英國的前總督衞奕信來看這場「港人治港」戲。衞奕信是中國通,這裏的玄通,他看得明白。
了解中國文化DNA的,也一樣明白,「八一八」大封山那天,你在哪裏?哈哈,我忘了,只記得曹雪芹的詩:「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