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王」開業不足半年便已享負盛名,其盛名應該不是源於店外長龍,也非來自每天限賣二百多碗拉麪之江湖傳聞,若不是真材實料好味道,老饗港人不會趨之若鶩。
可惜,醫生無緣問津,原因不外是極怕輪候(虛假!醫生偏偏常常要病人苦等,實在對不起,對不起),只聞名而未嚐其味,心有不甘。適逢到橫濱開會便決意尋根,早已知道豚王老闆高薪請來日本師傅,從打麪到湯底都跟足本地程序,而這師傅跟日本拉麪名店「一蘭」淵源甚深,在港吃不到豚王拉麪,便到橫濱嚐一嚐一蘭。
幾經查問,由concierge問到途人,才在櫻木町駅南出口找到它,店子小得厲害,玄關除售票機外便只能站立三人,買票後便見兩排長巷,每巷有十多小格,每格只坐一人,中間以木板分隔。坐下,面前只有一雙筷子和一竹簾。感覺像幽會,因未知簾後有何許春色,只聽嬌俏聲音以日語詢問,未解便本能地遞上票子,她回敬一張像似問卷的東西,全是日文,只能從其中幾個漢字包括辛濃、基本等猜測是為選擇味道和麪質,於是便以基本為主,惟在湯底一項選上特濃。
果然,特濃湯底極濃,奶白色中呈淡黃,聞到豬骨香加上葱蒜香,忙不迭拍照然後大啖一口,輕輕叫聲:「一蘭,你好!」它絕對不負所望,不消幾分鐘便已一番雲月,食相之醜可想而知,相信這便是店主以木板把客人分隔的原因之一。
帶着滿足微笑離開一蘭,轉角便是奇怪街名──野毛小路,何許野人起名如斯?查看地圖才知自己身在野毛町,野毛町的路不叫野毛小路叫甚麼?決定溜一溜,欣然發現是條食街,無數小店門牌,五光十色,可惜實在太飽,欲吃卻無福消受。
且當晚遇上應酬飯局,惟有充當矜持少女少吃少喝,留肚再夜闖野毛,見到手羽照燒、居酒屋、河豚料理……等,如魚得水,像小童走進糖果店,走了良久才選中一間叫「纏」的壽司店,不為別的,就是見它全店十幾個座位近乎全滿,只有一座落空。坐下,感覺自己是不諳日語的日本浪人,只懂說Toro、Engawa、Hotate、Awabi(金槍魚魚腩、比目魚魚鰭、帶子、鮑魚),見別人吃燒松茸好味,不懂說便手指指,就是這樣孤單地樂上一整晚。
此行橫濱,幽會一蘭,纏上野毛。
不枉此行,不枉此生。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莫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