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門大開:意淫蘋果 - 添馬男

中門大開:意淫蘋果 - 添馬男

前英國駐港總領事柏聖文任滿離港前臨別贈言,指香港表面係國際城市,內裏係村落鄉民心態。今日鄉民靠地產炒股發達,人人手上有iPhone與iPad,時刻上網知天下事,也視發明iPhone的蘋果公司總裁SteveJobs為偶像。鄉民對他忽然退下CEO感到傷心,咸認為他可能已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鄉民知識分子評論員也為他立碑立傳,認為他送了香港人三大珍貴禮物:包括科技創新的商機、創新的方法,及創新的商業模式。言下之意是要香港人好好效法SteveJobs。
大家首先要搞清楚,高官巨賈愛玩iPhone與iPad是趕潮流,可能係用來玩AngryBirds遊戲、上鹹濕網或玩網上麻雀等,與他們接受創新科技作產業發展是兩回事。正如曼聯在香港內地有大量球迷,絕不等如中國可培育出朗尼、韋碧克等球員。青少年利用Apps設計些豆泥遊戲,當然可以賺到些少錢,正如請曼聯來香港北京踢友誼賽也會賺到錢,但不等如中超聯可媲美英超,恒大地產會有一天變成曼聯。
我斷言SteveJobs這類企業家絕對不會在華人社會,尤其是香港出現。因為創新是需要看土壤環境,亞洲地區最接近蘋果企業只有脫亞入歐日本人的SONY,而且也是盛田昭夫年代的SONY,而非出井伸之當CEO時的SONY。而香港最成功的企業家如超人集團,強項是營運而不是創新。超人的成功是源用英資企業一套保守的財務管理制度,將這套太古、滙豐、香港政府沿用的制度優化。他只收購營運有錢賺或專營的生意,派駐財務總監,財務報表以月份為單位,重大收購要經他批准。

華人企業核心技術為揸數鍊數

以揸數鍊數為核心技術的企業,試問如何可以fit入去高風險的科技創新產業呢?中國人的實用主義文化,令企業家有強大的營運能力,但同時是犧牲了創造力,大家只要幻想一下Canning按着枱頭SpeakerPhone,大罵子公司CEO點解上個月「唔夠數」,在場子公司管理層人人低頭不語,便知道香港係唔可能有SteveJobs出現。在創新這門生意中,超人至叻最多最多是先人一步入股facebook及skype。
蘋果產品由台商郭台銘富士康代工生產,看看富士康與蘋果兩間公司的市值差別,就明白華人企業家的悲哀。SteveJobs的蘋果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創造新的價值,而不是靠揸數鍊數,財技融資,這麼顯淺的道理,不用多解釋了。我思前想後,華人成功企業家與SteveJobs唯一共通之處,是大家都是ControlFreak,謹此一項。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