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亞洲債券評級趨升

德智論衡:亞洲債券評級趨升

約15年前,新興亞洲國家受金融風暴衝擊,區內發展迅速的國家經濟重挫,卻令區內各國明白累積外滙儲備,以取得「自我保障」的重要性。南韓是轉危為機的最佳例子,97年底幾乎耗盡外儲,但此後持續增長,並創近3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除中國儲備升幅矚目,台灣、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的儲備金額亦創新高。與現時財政受困的歐盟周邊國家相反,大部份新興亞洲國家的公共財政經已改善,並受財政改革及經濟增長穩健所支持。
每當談及亞洲,市場一般只集中於中國及印度,然而,德盛安聯成員公司PIMCO將簡述兩個信貸質素逐漸改善的例子──菲律賓及印尼,兩地正展現評級上調的動力。
整頓財政是菲律賓當局的首要政策,過去5年,經濟轉型令政局趨於穩定,而且有迹象顯示政策開始奏效,2010年菲律賓GDP增長達7.3%,增速是30多年來最快;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逐步減至47%,較04年的接近80%大降;外滙儲備超過650億美元創新高。來自海外傭工滙款的美元資金流入,亦利好當地的主權及企業信貸。
印尼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國,亦是三大新興亞洲國家之一(其餘為中國及印度),同樣未受近日的金融危機影響,季度GDP並未錄得收縮,這與印尼經濟由當地活動主導有關。在工資增長穩定的支持下,當地家庭消費佔GDP約60%。自2002年以來,人均GDP每年增長約17%,高於88至96年危機前的每年約10%。天然資源佔當地出口約三分之二,印尼亦是全球最大的燃煤出口國,過去10年,GDP波幅是新興亞洲國家中最小的,反映其宏觀經濟管理改善。

主權及優質企債值得買

當西方工業國家正面臨主權評級或遭下調的壓力,亞洲國家卻展現評級上調的動力,有7個亞太區國家的評級在2010年獲上調。惠譽指這股正面動力仍然存在,印尼的主權評級在未來12至18個月獲上調的機會高於50%。現時,惠譽及標普對當地評為BB+級和前景正面,穆迪亦評為Ba1級和前景穩定。
不過,區內國家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泰國需處理政治問題,越南則致力維持增長同時控制高通脹,此外,亞洲國家的機構框架、監管機構及破產制度質素仍落後於已發展市場。然而整體來說,德盛安聯對新興亞洲國家的穩健度充滿信心,亞洲主權及優質企業信貸持續展現價值。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