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最近陰陽怪氣,雖然成交淡靜,但個別高質素單位仍然有價有市,個別屋苑呎價更創近年新高,表面上有一班捧場客無懼淡風,勇於入市,另一方面部份持貨者則高價沽貨,要錢不要貨。
市場對後市有兩種極端看法,其一是歐債危機威脅未除,從近日資金市場逐步撤離油銅等商品及股票市場可見一斑,而樓市亦未有足夠的有力數據支撐,醒目資金加快沽貨,以免受樓價越造越低拖累;另一派樂觀者則指歐債危機、失業率高企,短期歐洲資金需要尋找避難所,資金東來勢推高資產價格,預期樓價只是小回大漲而急於入市,避免因為樓價不跌反升而失卻機會。
買家取回主動權
常言道,樓市有升跌,若然拿作自用的話,反而是合適時機上車,但這並沒有說服力。縱使資金流向物業市場,但歐美尚未完全解決債務危機,遑恐的情緒對全球經濟衰退造成影響,本港轉口市場必受衝擊;內地縱或放鬆貨幣政策,只對內地企業有幫助,紓緩中短期借貸利息風險,並不表示有內地資金大規模來港散金的機會。
近日多個購入港樓的內地客資金彈性較前緊張,不像年前那般豪爽,個別要借高位沽物業加強流動資金比例,反映了市場資金並不如早前所指排山倒海進入樓市的預測。流入市場放售的個別靚貨,只屬現價叫賣,不再高於溢價轉售,何況其他換樓者亦要套現上會,陸續釋放持貨已久的單位止賺離場,因此樓市看跌不看升的比例佔多。
近期成交回升只是在個別藍籌屋苑出現,同區其他屋苑成交乏善可陳,當然同時間讓買家多一點選擇,用家便傾向從優質物業埋手,可以同價或低於市場價購得心儀單位,業主又可暫時解決資金周轉問題。
從來交易行為是雙方面,年前因應市況好,業主封盤不賣或是高價放售,買家無奈接受;今明兩年樓市遇上八年來最大的考驗,業主心態轉弱,買家取回主動權,可算風水輪流轉,樓市博弈考眼光。
劉兆昌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