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癖大學生 偷竊判守行為

囤積癖大學生 偷竊判守行為

【本報訊】擁有四個學位的城市大學心理學文憑生,在校內偷竊遺留電腦室的USB手指被捕,被揭有病態囤積癖,家中佈滿爛風扇及舊報紙雜誌,又視之為朋友般說話。案件昨在觀塘裁判法院判刑,裁判官相信他犯案受精神病影響,得知其病情已趨穩定後,昨判他自簽1,000元,守行為18個月。
據悉,被告翁傑良(39歲)擁有社會科學系中國研究等三個學士學位,亦修得一個社工系碩士學位,案發時於城大修讀心理學文憑課程。他早前否認12項盜竊罪,裁判官認為他有犯罪行為,惟行為受精神病影響,於是索取精神報告。

城大男生翁傑良在校內偷記憶棒,昨獲准簽保守行為。

《兩個月前》
昨日家門口的雜物,較兩個月前有所減少。 羅日昇攝

《昨日情況》

偷11名學生USB手指

辯方昨求情指,被告自中二發生車禍後出現精神問題,精神科醫生認為被告現況有改善,他肯服藥以改善病情,重犯機會低,故不需要接受住院式治療。辯方又指被告最近四年失業,傳媒披露其全名,令他飽受壓力,希望獲無條件釋放。
暫委裁判官黃錦娟認為被告長時間犯案,不適宜無條件釋放,但欣慰被告精神狀況有改善,故撤銷控罪,准他簽保守行為。裁判官叮囑被告珍惜機會,與醫生保持聯絡。
控方指,被告於去年5月至12月,在城大校園的電腦室內,偷取11名學生的USB手指及1名女生的學生證及銀行卡。城大閉路電視拍下被告偷竊片段,警方登門調查時,也遭被告屋內堆滿雜物的情況嚇一跳。
辯方早前傳召精神科醫生指,被告於86年車禍後出現幻聽,聲音迫使他認為別人遺下的物品十分可憐,要去保護它。96年他開始在家中囤積垃圾,如爛風扇、舊報紙雜誌等,又視為朋友般談話。
被告其後被診斷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儲物癖,但他不肯服食精神科藥物,怕影響他與街貓的交談。
案件編號:KTCC16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