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生涯原是…… - 盧峯

評論生涯原是…… - 盧峯

一九九七年九月剛進蘋果日報寫社論的時候,老闆黎智英先生寫了一張只有四個字的便條給我。
不要想得太複雜,便條寫的不是「愛國愛港」、「逢中必反」、「民主萬歲」之類的政治手諭,他寫的是「喜怒哀樂」四個大字。意思大概是要打破向來理性、冰冷、客觀的寫作框框,盡情把自己寫進去,把喜怒哀樂投進文字中,讓蘋論(蘋果的社論)有血肉,有感情,有承擔,有主見。
只是,要在社論中「喜怒哀樂」實在說易行難。本來就是有點拘謹的人,蘋果日報這個招牌壓力更是不輕。寫的時候總在放與不放之間徘徊,怒的時候不夠辣,哀的時候「淚水」不過幾滴,樂的時候老是只有微笑。
每隔一段時間黎先生就提醒我,要放一點,辣一點,爆一點。有一回還煞有介事的說要讓我多吃辣椒,好讓寫出來的文字火氣旺盛,辣味十足,教人精神一振。
性格不夠辣誠然是個問題,角色身份也有點尷尬,「蘋論」到底不是個人專欄,總得服從報紙的原則立場,老闆、上司、同事、讀者的喜怒哀樂也不能不顧。既要思前想後,又得顧左望右,自己的「喜怒哀樂」自然要收斂一點,稜角多打磨一點。
「喜怒哀樂」的境界還須努力,寫了十幾年時事評論,至少做到立場鮮明一貫,理直氣壯,不卑不亢;沒有因一時政治風向轉軚,沒有為了討好誰而打倒昨天的我,沒有扮甚麼國師指點江山。
近幾年時事評論辣味十足,自己天天吃「水煮魚」、「夫妻肺片」都儲不到那股火氣。還好,辣味只是百味之一,不可能天天怒火中燒。評論還是需要喜怒哀樂等不同情緒,需要理性,需要有點歷史視野,需要weighandconsider。
希望今次出版的評論選集可以像好的Burgundy紅酒那樣帶着悠長餘韻,讓讀者回味這些風風火火的日子。
(這是新書《無能政府惡政客─反智時代》序言的摘要,希望不會趕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