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三部委就珠三角作為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提出時間表,明確要求3年內要作出4項轉變,包括產品增加附加值、拓展至品牌研發銷售服務、引入內資企業參與加工貿易,以及同時經營外銷和內銷市場。港商預料,約1至2萬家於珠三角的港資企業將無心戀戰,最終選擇結業。
記者:周燕芬
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海關總署,昨日發表《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的指導意見》,以配合中央貫徹「十二.五」規劃綱要,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3年內須完成升級
為實現4個轉變,《意見》指配套措施包括:支援示範區加快推進商務、海關及加工貿易企業三方電子化聯網管理;支援示範區研究制訂鼓勵加工貿易企業購入關鍵設備的相關措施;有序轉移一批勞動密集、簡單加工的生產製造環節往廣東欠發達地區和中西部省市;利用外貿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資金,支援建設公共技術創新平台、工業設計中心、檢測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台。
措施並包括提供加融資保險的支持,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將支援示範區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台,中國進出口銀行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定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服務;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信用風險保障和融資便利;將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產品(內銷)博覽會升級為服務全國的加工貿易內銷平台等等。
香港工業總會珠三角工業協會主席劉展灝稱,中央表明用3年時間讓珠三角加工貿易升級轉型,可讓企業清楚於3年內決定是否升級轉型、轉移其他地方生產或不再經營;但他希望中央可更清晰指出,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若不作轉變,是否會不獲發牌經營。
商會盼內地提供補貼
他預計,現時珠三角5、6萬間港資加工貿易企業,最終兩至三成企業會選擇結業,相當於1、2萬家企業;另外已有一至兩成企業已轉移往珠三角以外地區生產,逾20%企業則已作升級。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說,內地政府給予金錢最實際,以支持加工貿易企業升級轉型,例如按納稅金額某個百分比回贈企業。他說,要企業升級的早已升級,留下來的是條件不足而未能做到。他亦希望中央能明確若未能轉型,是否意味「要執笠」。
珠三角加工貿易業轉型
1.產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轉變,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2.產業鏈由短向長轉變,伸延至研發設計、品牌創建、行銷服務等
3.經營主體由以往只是外資,轉變為內外資企業共同發展
4.行銷市場由出口為主,向國內外兩個市場並舉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