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專題:摔角狂迷 街頭爛撻

夏日專題:摔角狂迷 街頭爛撻

【本報訊】「筋肉人跟虎面人在旺角對打,雙方盡施迷魂鎖、鉸剪腳等絕技……」一班摔角狂迷,近日從港產片獲啟發,將擂台移師至旺角街頭,他們戴上誇張至極的頭套表演,拳拳到肉,飛身撻落地,絕不惜身,引起圍觀巿民拍爛手掌。脫下面具,狂迷是循規蹈矩的打工族,大學研究生,他們坦言摔角運動可以滿足表演慾,在虛構世界幹盡瘋狂事。
記者:葉競科、陳兆剛

上周五晚上,旺角西洋菜南街眾多賣藝者中,五、六名青年成功吸引途人目光,他們戴上誇張至極的頭套,包括筋肉人、虎面人等摔角界經典角色。筋肉人面對高大對手不落下風,把對方單臂鎖死,懶理石屎地亦跳起以鉸剪腳把對方扭跌,裁判亦肉緊拍地數秒。另一邊廂,虎面人用迷魂鎖緊纏敵人,對手痛極呼叫,觀眾連聲叫好。

《迷魂鎖制敵》
虎面人施展迷魂鎖制服敵人。陳兆剛攝

旺角街頭對打四人幫
左起:虎面人、阿Kane、筋肉人、金日痕

碩士畢業的Wyatt在摔角比賽專做大奸角。

只為摔角班做宣傳

他們落力表演,不求打賞,只為宣傳即將開設摔角班,這班香港摔角狂迷,盡是80後。24歲易龍,本身從事物業管理工作,過着規矩刻板的生活,與不少摔角手一樣,易龍戴上面具、化身「虎面人」後,將現實身份拋諸腦後,「摔角除咗係運動外,仲可以滿足表演慾,做一啲平日唔敢做嘅瘋狂事,破壞規則等,你做得好,觀眾會『嘩』一聲叫出來,我就係享受呢種成功感,比發洩更高層次」。
26歲的Wyatt,碩士畢業後在中大進行基因研究工作,前途無限。文質彬彬的他,在摔角擂台卻專做大奸角。「我喺外國讀大學時迷上摔角,以洋名諧音『壞人』行走香港摔角界,專門飾演茅躉王,最經典是以真光管扑向對手,博得觀眾高呼『唔好再打啦』,證明演技騙到他們」。Wyatt表示,摔角擂台上所有瘋狂行徑,都是事前與拍檔「夾」出來,既不傷人,亦可滿足慾望。
扮演筋肉人的鄧榮傑是本地摔角界中堅分子,傾盡全力去推廣這種另類運動,無奈經常碰壁。「起初最煩是場地,部份體育館拒絕我們訂場,直至找到使用率較低嘅美孚體育館,才總算有穩定場地,最高峯時有三、四十人參與」。數年前,鄧註冊成立香港職業摔角協會,出任會長一職,致力推廣;亦有成員在火炭租用工廈單位,搭建正式擂台練習。更幸運的,是拳賽搞手邀請他們於拳賽期間加插表演,令香港摔角界出現小陽春。

《無情鉸剪腳》
筋肉人以鎖死對手關節,拳證肉緊瞓地數秒數。

虎面人在擂台練習飛身攻擊戰術。

盼街頭表演有人睇

但好景不常,這群狂迷很快面對無錢交租被封館、拳賽取消摔角環節等困境,協會運作停頓;加上不少初學者因家人反對、覺得摔角太危險而放棄,目前全港活躍的摔角分子僅餘十多人。
電影《勁抽福祿壽》,以摔角為主題,大賣香港精神,鄧榮傑看這套喜劇時看到哭,亦啟發了他將摔角擂台搬至旺角街頭:「個個話打摔角冇前途,注定冇金牌冇資助。我們打摔角,無非以取悅大眾為樂,這次街頭摔角,可能係我們最後一戰,如果免費表演都冇人睇,或者摔角喺香港真係冇出路。」

摔角賽中常有金腰帶頒給勝利者,但勝負大多在賽前已內定。

扮痛扮打
玩命動作講技巧

摔角常給人暴力、危險的印象,但本地摔角手鄧榮傑指出,摔角動作其實好像魔術的「刀鋸美人」一樣,表面上驚險萬分,實際上有特別技巧,只要練得純熟,危險程度其實無想像般高。

懂卸力武器做手腳

懂卸力武器做手腳
鄧表示,通常兩名摔角手對陣,事前會夾好開場、比賽中段及完場三大部份,即是當使出某一特殊招式時,就是攻守互換的暗示。至於其餘比賽過程,則要靠臨場執生,或偷偷在耳邊「提水」。
他續稱,外間常以為摔角「撻到好傷」,某些招式如倒頭樁更是玩命,但其實擂台板具有極高彈性,選手又懂卸力,頭部落地前會偷偷用手支撐,絕對不會「硬食」。至於拳腳攻擊,真正打在對方身上的力很小,雙方都以頓地聲、痛楚表情,令人誤以為真打。至於武器方面,常常看到有摔角手就地拿起摺凳、木棍等作攻擊,但同樣道理,表面上隨手拿起的武器,通常做過手腳,使用時攻擊者還可能偷偷用手掩護對方。
縱然千算萬算,摔角比賽仍有發生意外的可能。09年6月,日本職業摔角界名宿、「二代目虎面人」三澤光晴,受對手一記「岩石落下技」後倒在擂台,急救無效當晚不治,終年46歲。

摔角手的熱身運動亦較另類,以頭拱橋訓練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