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一項最新國際研究發現,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的腺性肺癌患者中,有基因突變的病人整體生存中位數可達22個月,比中位數只有11個月的無基因突變病人長一倍。醫生建議確診肺癌的患者接受基因測試,有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李浩勳表示,本港每年約有四千宗肺癌新症,死亡人數達三千人,肺癌新症中有800至1,000宗個案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R)基因突變,佔整體新症約四分之一。
他說,一項於03年開始進行、包括全球1,200名肺癌病人的大型國際肺癌研究,最新發現病人服用標靶藥「吉非替尼」後,有EGFR基因突變組的整體生存中位數為22個月,比無基因突變的病人僅11個月長一倍。他指本港也有一名肺癌復發病人,今年3月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上月的正電子電腦掃描檢查發現肺積水減少,咳嗽及氣促等病徵逐漸消失,藥物造成的副作用僅為輕微的痤疹。
部份公院設基因測試
他又建議肺癌患者可接受基因測試,有助選擇合適治療方案,但目前只有部份公院設基因測試,且屬自費項目,僅部份合格人士獲醫管局資助,故希望政府日後能資助全部病人接受測試。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副總監林寶如稱,化療為全身性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如脫髮及白血球減少等副作用,比標靶治療多,約四分之一的肺癌病人接受化療後,更因身體變得虛弱或年紀大,於病情惡化時,無法再接受其他治療。林提醒市民,醫管局上月起資助合資格肺癌病人購買肺癌標靶藥物,如有需要可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