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斷臂眼鏡,用橡筋勉強撐着,把女孩的耳朵壓得發紅。這個天水圍窮家女孩擦身而過,卻深深印在眼鏡店小老闆腦裏。雷子然不顧慮眼鏡店生意未站穩,不顧慮家庭擔子重,免費為清貧家庭的孩子配眼鏡,最初一個月幫30人,第二個月已增至60人,他希望更多店舖老闆加入助貧行列。 記者:呂焯均
現年40歲的雷子然,與三名視光師朋友合夥,在九龍城、筲箕灣和天水圍經營三間街坊舖眼鏡店,生意不突出,每店每月盈利約2萬至3萬元,大部份需留作儲備,應付視光儀器損壞要補購,更重要是應付加租,有業主獅子開大口要加租六成,幾乎吸走所有盈餘。為了節省開支,他們沒有請清潔工,身為股東的老闆也要分擔清潔工作。
女童換眼鏡要等爸爸出糧
雖然生意前景稱不上大道光明,不過雷子然一年前突然向股東提出,要資助清貧的孩子,令股東們也嚇一跳。雷子然一年前在天水圍公屋天耀邨商場路過,一名戴着眼鏡的小女孩經過身邊,引起他注意的是女孩的斷臂眼鏡,一邊臂用橡筋勉強撐着,弄得女孩耳朵通紅。翌日,他再遇上女孩,這次他毫不猶豫叫停女孩,問她為何不換眼鏡。「爸爸話要等佢下個禮拜出糧,先至可以換眼鏡」。女孩的聲音柔弱,但如雷震動他的內心。雷子然隨即拿出卡片,請女孩到他在該商場的眼鏡店,「我嘅同事哥哥會免費同你配一副眼鏡,唔使戴得咁辛苦呀」。不過,女孩並無出現。
他把這次遭遇與股東及同事提起,又主動提出「不如幫吓呢啲窮細路」。股東起初有點愕然,但很快表態支持。他便作為代表,向社會福利署提出配眼鏡資助行動,請社署安排。由於綜援孩子配眼鏡已獲資助,故他們想幫助其他窮孩子。社署穿針引線找到聖雅各福群會成為合作機構,聖雅各又找到慈善基金「一視童仁」,答允全數資助購買眼鏡費用,雷子然則提供驗眼及配鏡,「有人資助眼鏡,令我哋嘅財政負擔減輕,更加放心去做」。
聖雅各聯絡學校社工,安排需要配眼鏡資助服務的學童,持代用券到雷子然的三間眼鏡店,分別是九龍城廣場千禧眼鏡;天水圍天耀商場尚目眼鏡;筲箕灣愛東商場卓目眼鏡。初時每店名額10個,第二個月便加倍,「我希望可以再加到30個」,平均每日一個,不會太影響店舖日常運作。
免費配鏡200款鏡框任選
雷子然與股東及店舖職員商議好,要顧及貧童的感受,服務受助學童要跟一般顧客一樣,以免令學童感到不安。每間店都準備了近200款鏡框供學童選擇。雷子然記得一名新移民女孩持代用券到來,她因為做功課經常寫錯字,老師查問下,才發覺她原來有近視,看不清楚黑板,父母也不察覺。
社工便轉介女孩到來配眼鏡,雷子然為她驗眼,原來度數已經高達二百多度。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幫咗佢哋,希望佢哋記得今日,長大之後會幫其他人」。
勸領匯勿重手加租
首次做義務工作,讓雷子然領略到「你為人人,人人為你」的真理。他在天水圍的分店即將三年約滿,當領匯知道該店提供貧童眼鏡資助服務後,願意把加幅由六成調低至兩成,該店才可繼續經營。
有視光師受不了
雷子然說,當時為游說領匯降低加幅,甚麼說話也講盡,例如他們最初租用舖位時,遇上金融海嘯,但也堅持下去。當領匯知道他們服務貧窮學童,願意大幅調低租金加幅,「當時個女職員好留心聽我講,跟住話返去同上司傾吓,結果只係加咗兩成」。月租由5萬元加至6萬元。此外,有不少家長帶子女來配眼鏡,說是聽聞該店幫助貧童的故事,特意來配眼鏡,作為鼓勵。
有開心也有打擊。他們在筲箕灣的眼鏡店,有一天剛巧有三名貧童差不多同一時間持代用券到來配眼鏡,受僱的視光師突然發脾氣拍枱大罵貧童,接着又辭職,指增加工作量後沒有佣金。雷子然要臨時邀請一名半退休的兼職視光師,捱義氣暫時轉為長工頂替。
雷子然說推行配眼鏡資助服務前,已獲所有同事同意,但他明白每個人想法可能不同,要尊重別人的看法。日後聘請員工時,必定先旨聲明要分擔義務工作。雷子然又應聖雅各邀請,帶齊裝備「外展」,最近到慈雲山為十多名長者驗眼和配眼鏡。
好心老闆買不起樓
慷慨助人的雷子然家庭擔子不輕,要獨力供養父母和養育妻兒,他自言買不起樓,為了減省租金開支,選擇租住屯門私樓,代價是長途跋涉的交通時間。
他是家中經濟支柱,既要供養父母,又要養育妻子和兩個分別5歲和7個月大的兒子,他說平日生活要十分節儉,自言「買唔起樓」,只能在租金較低廉的屯門區租樓。他每周六天工作,想多做義務工作,但實在抽不到更多時間,「我好想陪多啲屋企人,平日已經唔多」。
呼籲同業加入
他說妻子是他做義務服務的動力源頭,「佢好感性,喺電視睇到《窮富翁大作戰》嘅節目,會流眼淚,話唔知可以點樣幫啲窮人」。
他曾接觸其他眼鏡店希望更多人參與義務配眼鏡,可惜各有困難,響應者有限,他呼籲不同行業也幫助貧窮家庭,即使每人只是做一點,發揮的力量也可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