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惡化敲響銀行股警號,美債上限爭議及降級亦令經濟前景更堪虞,恐慌情緒觸發股市連環急瀉。年初接任滙控(005)主席後首次接受專訪的范智廉,上周向本報表示,對歐美經濟前景仍具信心,「隧道盡頭依然有曙光,只是隧道長了一些(it'sjustabitlonger)」。
記者:劉美儀
范智廉認為,股市受挫,乃市場覺察經濟增長將更長更慢的反應,而與基本經濟因素互動的銀行股板塊,尤其受到挑戰。
市場信心要重新啟動,他說,「美國失業率顯著下跌,肯定是首要訊號(singlematrix)」,但未來6個月「這麼短促時間內」,數據難望「翻身」,他個人估計,最快或要到明年第2季末才有轉機。
將有大量新發展
歐元區因成員國眾多,要達致共識解決財赤債務問題,所需的政治決心及挑戰較美國更為艱難,惟他不相信歐元貨幣聯盟會瓦解。銀行股作為與經濟數據、利率環境以至市場情緒緊密相連的領域,不容易在基礎因素有好轉迹象前能獨善其身,利率一日不回升,存款龐大的銀行,息差亦難擴闊。
滙控早前公佈史無前例全球裁減3萬個職位,中期盈利又勝證券界預期,惟「雙炮齊發」仍敵不過歐美債務惡化的「衰運」,股價跌幅雖優於其他國際銀行股,惟上周仍「躂」回65元邊緣,令本地股民神傷。
美國7月份失業率高達9.2%不下,數據既難望6個月內好轉,作為銀行龍頭股的滙控,其估值是否在最少未來6個月內,無緣獲大行調高而「翻身」?范智廉笑說,「問題太難回答,太具假設性」,要留待市場分曉,但可以肯定未來6個月內,集團會有「大量新發展」(lotswouldhappeninnext6months)。
他表示,管理層只能克盡己任把業務做好(manageourownaffairs),股價水平非所能控制範圍,現時其股價表現,亦反映「板塊多於個別因素」影響,不過他深信,在新興市場及已發展地區,同具營運及聯動優勢的滙控,實力優於不少同業,只要持續落實策略日目標,並發揮正面效益,其合理價定可適時反映。
「隧道盡頭非漆黑」
債務上限爭議引致美國評級被降,動搖市場對經濟前景的信心,但他對歐美經濟能好轉仍具信心,「隧道盡頭並非已漆黑一片」,只是經濟增長、加息及失業率下降等時間表,肯定較6個月前預測更為漫長。
被問及市場信心重燃前,市況是否「一味捱沽」或反覆向下?范智廉總結:「一切取決市場信心」,有意見可能指環球股市已超賣,但另邊廂亦有人認為市盈率再低,「反彈前可能低處未算低」(getworsebeforeitgetsbetter),惟市場變化瞬息萬變,一旦信心重新恢復,「(市場)反彈可以很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