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投資者懷疑歐洲銀行的融資能力,擔心區內銀行會出現信貸緊縮,令歐美銀行股價上周勁插水。而曾經被多次傳出銀行有可能要求救的法興,其行政總裁烏代亞(FredericOudea)堅稱,市場對銀行股的不信任可能還要持續多兩個月。
靠放榜派定心丸
他接受法國《星期日報》專訪時表示:「(投資者)對銀行股的憂慮,可能要到銀行公佈第三季業績,即今年10月尾及11月頭才會平息。」他續稱:「只有在這時我們才有機會向市場交代,銀行並沒有流動性問題。」
歐洲銀行股上周五跌至近29個月低位,而上周五傳出瑞士央行代一間國內銀行向美國聯儲局申請2億美元的短期貸款,雖然瑞銀及瑞信已先後出來否認,但股價仍被拖累。市場一直擔心歐洲銀行會出現類似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銀行業出現信貸緊縮的危機。事實上,銀行拆借及融資市場一直被指極欠缺透明度,而央行提供的數據亦通常滯後,以至當投資者擔心業界爆發危機時,任何謠言已足以令市況十分波動。
此外,儘管自08年爆發金融海嘯後,環球金融監管機構已大幅增加對銀行業的規管,包括去年通過的《巴塞爾協議三》,要求銀行增加資本充足比率以及減少對借貸的依賴。然而,最近有報道指,現時歐洲銀行業正陷於泥沼。
由於《巴塞爾協議三》的條款並沒有約束力,所以每個國家均要就協議內容立法。美國前財政部律師V.GerardComizio指出,歐美銀行業均正努力改變遊戲規則。「歐洲較現實的一派知道區內銀行根本無法按協議標準集資,而美國銀行業的反對聲音就更加強烈,所以最終能否貫徹落實《巴塞爾協議三》,其前景較之前變得更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