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資者將焦點集中於美國經濟及歐債危機的發展上,導致金融市場波動性顯著增加。特別是美國公佈的多項經濟數據欠佳,例如8月份密芝根大學消費者情緒指數急挫至30年低位,而費城及紐約聯邦製造業指數亦分別出現收縮,都反映了多個美國經濟板塊已有放緩迹象。而歐洲方面,德法兩國領袖開會後未有提及發行歐元債券,亦沒有計劃擴大歐元穩定機制,投資者擔心若西班牙及意大利這些較大的歐洲經濟體系需要尋求協助時,現有的方案難以解決危機。
雖然美國再次陷入衰退的機會不大,但經濟放緩在所難免,所以花旗分析員將今年全年的美國經濟增長預測由1.7%下調至1.6%,2012年則由2.7%下調至2.1%。不過,亞洲地區對環球經濟放緩的抵抗力較高,投資機會也較吸引。特別是亞洲出口業對歐美國家的依賴程度已逐步下降,2011年上半年歐美佔亞洲出口的比例已由2008年的約三分之一減少至少於四分之一。過去一個月商品價格持續下滑,或有利於紓緩亞洲地區通脹壓力,變相增加亞洲區消費者的購買力。
通脹有望逐步降溫
除此之外,亞洲區政府及央行較成熟市場有更靈活的貨幣及財政政策,例如減息、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或推出更多刺激開支措施等等。亞洲銀行亦擁有龐大的流動性資金,而且較少與財政狀況惡劣的歐洲國家拉上關係,相信有利於亞洲地區順利渡過環球經濟放緩的困難時期。
花旗分析員維持看好亞洲本土貨幣債券市場的前景。隨着通脹有望逐步降溫,減低了亞洲區央行的加息壓力,或令亞洲債券的孳息率平穩甚至有所回落,有利相關債券價格表現。另一方面,雖然美元反彈,但期間亞洲貨幣的抗跌力顯著較強。
過去一年,亞洲貨幣普遍錄得升幅(見圖),新加坡元及新台幣升值均超過一成,而人民幣更創下了17年新高,兌美元錄得超過6%升幅。花旗分析員預料,今年底美元兌人民幣或下試6.30,2012年底更有望跌至6.10水平。隨着亞洲貨幣升值加上亞洲區對環球經濟放緩的抵抗力較強,料亞洲本土貨幣債券市場會有較佳表現。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