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局勢,已非用傳統經濟理論可以分析。主要原因是近年金融體系,已被各國財金官員,為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扭曲。
始作俑者,自然是美國政府,一直用發債來集資,完全漠視債台高築的深遠影響,而追求短線的經濟增長數據。到了布殊政府,更以「次按」政策買來了經濟增長,目標只為競選,因而帶來了無可挽救的困局。
金融海嘯帶來的信貸危機,各國進行量化寬鬆救市,當日推出之時,不少評論皆認為沒有用處,更認為前景會變得暗淡,一切將步入冰河時期。然而,當推行QE1之後,見到股市、樓市及經濟數據向好,便誤以為QE真的會救到經濟,因而認為一直QE落去,便會令到股市、樓市不斷上升。這就是錯上加錯的睇法。
待大市反彈套現
猶記得2009年初,筆者以QE能解決「信貸危機」是當時挽救金融體系的最佳方法來作論點,指出股市牛市已臨。但推論背後亦指出,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經濟能否真正復蘇,要待一年至年半後才可知道。
到去年底,美國再推QE2,筆者已指出由QE2帶來的通脹,其實是惡性通脹,不能幫助經濟復蘇,反會帶來滯脹,接着便會是雙底衰退及通縮。若在今天仍以為通脹可以令本地樓市大升,完全漠視環球經濟因素,以及內地收水的影響,似乎是誤中副車的想法。至於話若推行QE3,會令樓價再升之論調,就只可以反映說此調者,完全不明白為何今日樓市正在下調的原因。
回說港股,今日低開實難免,現時的情況只宜等到大市正式進行反彈之時,逐步套現為上。上周套現潮已輪到水泥股及濠賭股,理論上應到真正反彈的時候。
沈振盈
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