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基建(1038)看似是一間基建發展和管理公司,但其實它的真正身份是一間融資公司,在股市行情表應納入金融類別。長江基建的最具威力武器不是電網或公路,這件武器每天駕駛保時捷上班,是長和系主管財務的葉德銓(EdmondIp)。
基建項目對長江基建來說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生意是賺取項目回報和融資成本的差額,即是說,項目可以是電網、可以是醫院、可以是監獄(外國真的有私有化監獄的例子)。長江基建最看重的,是項目回報穩定,項目位處的國家法制完善,項目已有完整管理層,不需要長江基建派員悉心管理,最多派三幾個人睇住盤數。長江基建1996年上市的時候,項目全是在內地的電廠和公路,臨上市之前搭件青洲英泥來鞏固盈利,但原來「李嘉誠」三個字,在內地也未必鬥得過地方政府的橫蠻。上市後,長江基建在內地的基建項目屢遇惡霸,項目回報不穩定,不能接受內地項目的CreditRisk。長江基建棄中投外後,大見光明,今日內地項目佔收入不足半成。
駕保時捷上班 是最狂野時間
長江基建的融資策略是,借助電能實業(006,前稱港燈)的債務評級和穩定現金流,加上長和系在融資界的江湖地位,融資能力的深度和闊度,其他香港藍籌望塵莫及,這些年來坐在駕駛席上正是葉德銓。葉德銓80年代中,在長實旗下投資銀行加怡融資(CEFCapital)初露鋒芒,後來曾離巢,在彩星和百富勤工作過短時間(曾經Under番薯梁,但番薯梁今日可能唔敢認),誠哥瞬即力邀回巢,1993年掌管長和系財務至今。
葉德銓在財經界呼風喚雨,但作風低調至去茶餐廳食早餐都無人認得出。他冷靜和紮實的性格,令談判桌上坐對面的人永遠陷於迷惘。葉德銓最狂野的時間,可能就是駕駛保時捷的上下班時間,或周末在高球場上,但我們懷疑在他最失儀的時候,也不會洩漏半句關於公司的事情。誠哥知人善用,物以類聚的影響很大,長和系成功不是偶然。
霍建寧收埋71億
除了葉德銓,李嘉誠另一左右手霍建寧,同樣精於數口,多年來為長和系旗艦公司和黃(013)執靚盤數,功力爐火純青,而且往往留有一手。8月初公佈的和黃半年業績,是他另一次「好天斬埋落雨柴」的示範。
和黃今年上半年,有來自分拆香港及深圳碼頭到新加坡上市的400多億元貢獻,盈利大升可期,但公佈的463億元利潤,卻比市場預期為少。讓市場意料之外的是,一筆超過71億元的港口資產減值撥備,和黃解釋減值是因為「鑑於在業務之表現、不明朗業務氣候及此等業務持續面對之嚴峻貿易環境」,至於哪個港口做了減值、減了多少等細節,未見披露。
無端撇賬操作早有前科
這種趁有巨額盈利而無端端撇賬的操作,對於和黃而言屬家常便飯,2003年和黃出售印度流動電話業務給Vodafone,獲利近360億元,令到和黃在那個香港慘淡之年,仍然能交出一份漂漂亮亮的成績表。既然交到數,不妨收埋一些留待他日可用,於是同一份業績出現了泰國電訊業務撇賬39億元,相信差不多把和黃的投資成本一次撇清,但與數百億元盈利相比,這筆撇賬當時並不礙眼。
8年之後,和黃今年上半年終於賣掉一直沒有起色的泰國電訊業務,由於跟和黃規模比較,交易價格微不足道,和黃根本不用公佈詳情,外界僅從買家公開的資料得悉這筆交易。要等到半年業績報告,當中不為人注意的一句,交代了這樁買賣為和黃帶來4.6億元利潤。然而如沒有當年的撇賬,和黃今次賣資產何來利潤?和黃在泰國的電訊投資,埋單計數其實還是賠本收場。
對於今次這71億元的撥備安排,以及日後會否撥回,霍建寧在業績發佈會上笑着回應:「我哋唔會做數。」不過預先為其他還未分拆出售的港口資產,收埋71億元,日後一旦出售資產,可以入賬的利潤就更多。
我知道的是,為了這71億元,有份為和黃編制賬目的會計師行羅兵咸,多人在長江中心連夜趕工,這是一個得來不易的數目。
張化橋志不在此?
瑞銀分析員張化橋結束投資銀行銀行家生涯,最近宣佈上任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由大銀行轉戰小型貸款。張化橋在個人網誌上道出他看好內地小型貸款行業的前景,甚至在網誌上招兵買馬,號召有志年輕人加入這行業。
不過我們收到關於張化橋去向的風,跟小型貸款好像有點出入,不是看低小型貸款,但發展時間可能較長,大Banker始終搞快嘢大嘢嘛。據聞張化橋會搞最受內地金融才俊歡迎的私募基金,資金來自幾個一直欣賞張化橋的民企老闆,其中包括內地No.1養豬商人。我們收到的風強調,養豬商人最近遇到的風波,不影響張化橋的基金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