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可以用來興建住宅的地皮越來越少,筲箕灣一間石屋索價高達2,000萬元,令人對石屋的重建潛力充滿遐想。不過,原來該石屋所在地段只是農地。但為何農地可以起樓,究竟是否非法?有律師指,農地能夠起樓,是由於監管有漏洞。
可補地價改土地用途
律師梁永鏗指,如土地用途被列為農地使用,一般不可建任何建築物,在農地上建任何樓宇可被視為非法。至於為何政府沒有執法要求清拆,梁律師表示屋宇署不會根據土地用途執法,只看樓宇結構是否安全。地政總署負責管理土地是否符合土地用途,但並無巡查機制,僅接投訴執法,如無接獲投訴,根本無人理會土地是否已被改變用途。
至於為何非法樓宇可以進行買賣?梁律師指,樓宇交易是商業的考慮,只要買家願意承受風險,即非法僭建物可被政府勒令清拆,法律無權阻止交易。如樓宇真以2,000萬元高價成交,萬一政府要求清拆,業主理論上可以補地價改變土地用途,從而變成合法,但梁強調「有錢唔係大晒」,亦要經城規會審批。
測量師陳東岳表示,雖然理論上農地上是不可興建任何建築物,但都有例外,可能是政府給予的豁免,或是清拆賠償一種,但通常會加入限制,如在農地上起樓,最多只可建一層高。陳又指,其實市區都有很多類似石屋,如香港仔及石澳等。
至於上述石屋被「釘契」後仍可轉售,但售價可能較市價略低。例如大圍居屋富嘉花園一單位,業主因欠下銀行卡數及被前妻追討贍養費,而被法庭頒令釘契,多達「四口釘」,因售價比市價低逾一成,早前亦能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