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在新政府總部開幕禮演講時,讀錯了一個字,隨即修正,隨即如常讀稿。說到設計概念及所代表精神,是「門常開」,然後一大堆大門常開,以「門」為本。聽到的確實是以「門」為本,因為爵士唸的是普通話,把那個「民」的發音發為「門」,是唸錯了,同時,也可能唸對了。持有效採訪證的記者,入門之後,遭到關門審問,實在是以「門」為本,這精神,更推廣到同日的港大百周年慶典上頭。
特首爵士現場讀錯了一個「民」字,我等聽來可以大事揣猜其中是否有微言大義,新聞女郎錯讀了一個「勤」字,卻無法上綱上綫說克勤比克強的名字傳唱度較高,沒有什麼原因,只是衝口而出,故要自責,大可不必。
報新聞不容易啊,佩服猶恐不及,何來責怪。光是那表情語氣,也非常人所能拿揑得體。報天災人禍時表情要嚴肅而不致哭喪,語氣得沉實而不致沉痛;報軟性花邊的可以似笑非笑語速較快而又不失諸於輕佻。總的說來,就是有表情而不宜露出可以解讀的表情,有語氣而不能讓人在後面加上標點與圖象符號。這才是新聞報而不評的基調,彷彿容許我們先聽完一個足夠冷靜客觀中立的人把事情一一道來,然後,就剩下我們自己,一個人感受,一個人去判斷,然後,在接觸到他人的意見之前,覺得要炸開來才炸,而非在眾聲喧嘩大轟炸之下跟大隊轟炸。
讓我們知情而不煽情,新聞主播有語氣得沒語氣的分寸,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