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署員工爆料 高官逼下屬清拆巡查篤數交差

屋宇署員工爆料 高官逼下屬
清拆巡查篤數交差

【本報訊】馬頭圍道塌樓慘劇,死因裁判官指摘屋宇署視察大廈當例行公事「求其交行貨」。有屋宇署內部人員爆料,署方每年都會制訂巡查失修樓宇的目標數目,惟人手不足,為求達標,有員工「篤數」,例如在同一個位置清拆一個鐵籠,就向上級滙報拆了三個僭建物;又只靠肉眼視察樓宇,擔心塌樓事件重現。屋宇署回應,職員視察工作結束後,須撰寫視察報告,並附有照片和圖則以作紀錄。記者:譚靜雯

據一名聲稱熟悉屋宇署運作的人士向本報透露,屋宇署高級官員為了追求表現,壓迫低級員工「交數」,舉例清拆一個伸出外牆的鐵籠,就指已清拆三個僭建物,包括鐵籠、與鐵籠相連的簷篷及花架。
屋宇署樓宇巡查工作亦馬虎,經常向外界指樓宇或僭建物「未有即時危險」,但其實可能過幾天或幾個月後樓宇或僭建物就會有倒塌危險。
在屋宇署工作近十年,主要負責巡查樓宇及僭建物的資深職員亦表示,現時各區都有專責小組負責處理巡視、清拆僭建物工作,他們接獲市民投訴後,就會到場視察,但人手不足,確實有部份職員會「篤數」。「每個區大部份都係收到電話打嚟投訴先去巡,但控制唔到有幾多人會打嚟(投訴),加上人手唔夠,都唔可以下下主動出擊,咁上頭要交數,都要篤數。」
他又說,屋宇署人手不足一直引人詬病,員工流失情況嚴重,「十個茶杯七個蓋,每個月好似經紀咁俾人追數,有人唔想做違背良心嘅事,就算未約滿都自己辭職」。

屋宇署稱有覆核

屋宇署發言人回應,負責視察樓宇的職員均具備專業資格及豐富經驗,進行視察工作後,須撰寫視察報告,並附有照片和圖則以作紀錄,也有機制覆核報告內容,確保巡查報告內容的準確性。署方強調,樓宇「未有即時危險」是指樓宇的整體結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