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文化活動,多就多,為甚麼會令人心痛呢?
原因之一,可能正如陳冠中說,好像甚麼也不曾發生。或正如胡恩威說,好像放煙花一樣。
其實不同類別的文藝創作,文娛活動,甚至動物植物、山水古蹟……都有人撰寫歷史、出版專書。奇就奇在:除非你有心去接觸,否則一切彷彿都是隱形。
梁文道去年訪問小思(盧瑋鑾教授),自承他是第一次「知道」中文大學這個「香港文學特藏」。那麼霍震霆、唐英年又知道不知道小思大約十年前創辦了「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周凡夫為《小城之春》導演費穆的女兒費明儀,撰寫傳記。而費明儀八十高齡,在港音樂活動不絕,穿梭內地外地,龍應台又知道不知道?
梁款(吳俊雄教授)曾深入研究許冠傑,出了專書,如今正深人研究黃霑。黃志華出版了《香港詞人詞話》、《粵語歌詞創作談》。都是煙花嗎?
當然,不懂粵語,就很難欣賞黃子華棟篤笑,以至大部份蓬勃的香港舞台劇。
但是由上環數到柴灣,單是港島,演出場地起碼有:上環文娛中心,香港大會堂低座、高座,灣仔「香港藝術中心」,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會展中心,伊利沙伯體育館,香港大球場,香港馬會,西灣河文娛中心,筲箕灣「香港藝術中心」,柴灣青年廣場。(多處各有數個不同大小演出場地。)還未計籌劃中的「鰂魚涌文娛中心」。還未數九龍尖東、荃灣、屯門、沙田、元朗、大埔到北區!
香港是文化沙漠?外人叫,自己叫,叫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