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純粹的私人舞台 - 王莎

王莎:純粹的私人舞台 - 王莎

這處五室一廳的閒置房,其中三間曾分別是我和先生、女兒的書房。絕佳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處房子無論是租還是售,每寸每尺都可以用金錢來丈量。就像在很多人眼裏,三口人三間書房「文」得太奢侈一樣,當我們決定將它佈置成「文化名人手迹主題館」,免費對朋友開放時,想必也會有很多人扼腕嘆息吧。
自七月以來,我最想接聽的電話就是快遞員打來的。當電話另一端傳來「有你的從××地寄來的快遞,請簽收」時,心裏有無法言喻的快樂。如我不在,會讓快遞員請門衞聽電話,我對門衞千叮嚀萬囑咐代我簽收並請一定穩妥保管。如我在,會以百米衝刺速度衝下樓,快遞員絕塵而去,我也飛奔上樓了。一幅幅漂亮的文化名人手迹,就這樣越過千山萬水到了我這個純粹的私人舞台。
從創意到實施再到首批佈置完成再到今天正式對朋友開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其中的快樂、辛苦甚至委屈和鬱悶,欲說還休。

首批三十餘幅作品像寧靜的百合花,在三間屋裏靜靜地綻放。八旬高齡的著名詩人白樺,因病入院治療,出院次日,握筆還有些顫抖,卻在兩張中式信簽上,用毛筆抄錄了表達他暮年心境的詩作《沉默》。他在短信中說「手抖很厲害,我還是寫了幾行詩,不像樣,但記錄着我的暮年吧」。我當時心裏很難受,給老人回短信「讀了《沉默》我卻不能沉默,我們眼裏你還是那位談詩說文意氣風發的詩人。而能如此詩意和優雅地表達暮年心境,是我們這樣的晚輩望塵莫及也敬佩得五體投地的……」因了董橋先生的一手錦繡文章,也很想很想「請」他的手迹跨越八千里路雲和月來到我的私人舞台。在朋友陶然的介紹下我心想事成。當今天有朋友站在董先生的作品前,逐字逐句將李清照的《如夢令》讀完時,我竟忍不住鼓掌喝彩了。能夠在因停電帶來的汗流浹背中,手搖「古老」的篾扇,感受片刻的高雅片刻的品位,兩位雖行走官場的文人氣質朋友,相信他們不會「壞」到哪去。最有個性的劇作家沙葉新,一口氣寄來十一張錄的舊聯或詩作。我打開一看他竟忘記簽鈐,一「怒」之下讓快遞寄回補印。沙先生以為我們不滿意他的字,像小孩子一樣發脾氣發信「我寫寫寫,一直寫到你們滿意為止」。小說家張笑天,書寫的兩幅蘇東坡作品,氣勢磅礡,筆墨的狂放,讓我有與蘇東坡的《赤壁賦》共舞的欲望與激情了。而歷史小說家唐浩明的曾國藩語錄,我在觀賞時便感受到曾氏的強大氣場。韓少功和林清玄曾在薛濤箋上分別為我題下「無為無不為」,「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即是完美」,舒乙在峨眉山金頂騰雲駕霧時,送我的紀念《駱駝祥子》演出七十周年的郵票上的題詞,都帶有三位名家鮮明的個性。還有女作家池莉、尤今言簡義賅的勵志語,也讓人會心一笑。詩人汪國真錄下幾句他的抒情詩也別有情趣。一部《滄浪之水》讓人不能忘記的作家閻真,以《詩經》斷片「交稿」。作家蕭復興、趙麗宏不僅有手札,還有畫作,他們的多才多藝讓我們自慚形穢。作家也是研究徐志摩的專家晉中名士韓石山,則抄錄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徐志摩的詩作。四川美協主席、畫家錢來忠一組唐詩,與蜀中名人流沙河的古詩遙相呼應。當然,展示離不開我公公老作家艾蕪的墨迹,在六年前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無償捐給國家後,一點點留作紀念的艾蕪隻言片語也彌足珍貴。如在枱曆上寫下的讀書感悟,即便半個巴掌大,也能感受到這位以寫作為終生職業的作家的勤奮與多思。尤其是他出訪時,在別人遞給的名片上留下的備忘錄式的一些話語頗有趣味。將其裝裱,上面鮮紅的袖珍「艾蕪」印章,像老人走過的南國邊地的山茶花,紅艷艷地讓人眼前一亮。還有老作家沙汀蠅頭小楷給艾蕪的信札,分明就是絕美的書法作品……

在眾多的讓人眼花撩亂的裝裱店裏,選中一間彷彿藏在深閨的店。就因這家店格調不俗。裝裱後「人性化」地將名家作品拍成照片傳給各位。沙先生昨天看到了照片,連連誇獎「很漂亮」說會發在他的微博上。而另一位名家在信裏說「裝幀得很好,配的鏡框和卡紙都很漂亮,為我原來的畫增色許多。謝謝你們。相信你們這一創意未來發展會很好,你們開創了文人書畫這一傳統與民間的關係和聯繫。」當然當然,在我們聯繫名家時,遭遇極個別大腕的不禮貌,也讓人心生鬱悶。可以拒絕,但禮貌是最起碼的品格。
這只是首批作品,將於初冬展出的第二批作品有余光中先生、詩人北島等名家手迹。相信未來的日子裏,還會有許多名家與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心心相映」。
純粹的私人舞台,當然不僅可以理直氣壯隨心所欲將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也可以不受任何機構任何部門對我的指點江山。我可以於喧囂鬧市裏保持一種清靜,於低俗當道下時保持一種品位,於金錢至上中保持一種清高。有朋友前來,可以觀賞坐聊。獨處時,與名人手迹相看兩不厭,這也是一種境界吧。
二○一一.八.十一下午於酷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