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禮》
【本報訊】被「事先張揚」來港「送大禮」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昨公佈十大挺港金融經濟發展措施,但本地銀行及金融界認為,領導人「最大」餽贈,是中央「挺港」作為最重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一句話」,特別在近期本地人民幣存款放緩、內地時有收緊政策等謠傳,及周邊競爭者欲分一杯羮等形勢下,支持承諾更形寶貴,亦令市場更安心投資及拓展人民幣業務商機。
記者:劉美儀、周燕芬
至於一直在討論中的境外企業人民幣直接投資境內(人民幣FDI)的回流安排,是次亦在公佈中,確立了本地註冊公司才可享用人民幣FDI機制,業界指此舉不但鞏固本地離岸中心定位,更將驅使全球跨國機構,欲採取人民幣進入境內投資,必須在港成立公司作為中介「管道」的優勢。
「第二中心不易出現」
李克強指,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日益重要的貨幣,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戰略重點之一,本港可抓緊機遇,同時利好國家長遠發展,近兩年本港人民幣存款增速甚快,已逾5500億元,他相信今年會有進一步增長。
新加坡、台灣以至倫敦,均曾先後表示,要發展為另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人行行長周小川認為,本港有佔先優勢,「(香港)走先足夠快,第二中心不易出現」,國際市場是否採用人民幣結算,是要靠香港離岸中心推動。
人行正制訂人民幣FDI框架辦法,滙豐銀行香港區業務規劃及策略主管潘漢生表示,雖然具體細則仍待公佈,但昨日公佈,訂明本港公司才可享用人民幣FDI回流機制,本港又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人民幣「一出一入」均以本港為管道,絕對確認本港在全球競爭下,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繼續享有絕對優勢的保證。
在「十二.五」規劃論壇上,率先就本港離岸中心有何優勢提問的恒生銀行(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表示,新公佈的政策措施,鞏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資產管理中心地位,並深化本地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
中銀:推動客戶兌換人幣
該行總經理馮孝忠補充,面對各周邊市場均希望在人民幣離岸業務分一杯羮,中央作出支持,反映本港作為人民幣最大及受惠政策最突出的離岸中心優勢,此舉可為金融機構及市場參與者,釋除疑慮及帶來信心。
中銀香港(2388)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曾錦燕亦說,一系列優惠政策,肯定了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優勢及提升投資渠道,相信有利推動更多客戶,兌換人民幣早作準備的意欲。
周小川亦宣佈,今年將允許國內機構在港發行總額500億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金融及非金融企業各佔一半。交銀香港分行首席債券交易員李俊傑指,金融機構若分佔250億元額度,規模只屬中規中矩,非金融機構方面,除非民企可來港發債,才算較大突破,但一切要視乎內地政策決定。
業界對各項政策意見
‧永隆銀行司庫鄺國榮認為,RQFII、FDI抑或內地企業在港發債,金額都不是最重要環節,主要是中央為人民幣流向踏出的首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指,推出FDI,預期債巿會較股巿更快受惠。外資企業要投資內地,要先來港設立子公司,香港經濟將直接受惠。
‧交銀香港首席債券交易員李俊傑指出,內地企業可來港發500億元債,若金融機構分得250億元規模只是中規中矩,假設早前國開行提到的80億元人債成事,剩餘額度更小。若民企可來港發債,才算突破。
‧友邦發言人指,金融機構准以RQFII投資境內證券市場,相信港保險業於人民幣產品保金收入將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