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想推介甚麼紅酒或威士忌,只想說一點喝酒的趣事。
紅酒產地很多,智利、南非、美國、澳洲都有,但要數經典還是法國紅酒,大家都以喝到五大為榮。可對我輩只懂兩文三語的普通酒徒來說,法國酒堡的名字是個大難題,不容易記牢,一不留神會鬧出ChateauLatte的笑話。試圖以英語讀的話更隨時貽笑大方,讓酒侍、酒保無所適從。
為了幫助我等酒徒,本地很多紅酒代理會為紅酒取個中文名字,如Mouton叫「木桐」、LynchBages叫「靚次伯」等。不過,有的時候取的名字太隨便,教人摸不着頭腦,如四級酒ChateauTalbot,名字本來是紀念中世紀一位英國將軍,稱它將軍酒或軍神酒莊就恰如其份,連鎖酒舖卻硬把它譯成「太保」,有點把兵變賊的意味,教我想了好一陣子才知道原來是Talbot。
另一個有趣經驗由朋友提供。前不久她到上海附近的小城交流,接待單位很客氣,晚飯時端出法國紅酒。朋友不算是奄尖的人,不太講究喝紅酒的繁文縟節如讓紅酒透透氣之類,只想輕鬆喝一杯。可餐桌上連一隻酒杯也沒有,有的是吃飯的大碗。主人家二話不說,拿起不知何時開了瓶的紅酒,汩汩的倒進大碗,再遞給朋友,高呼飲勝。目瞪口呆的朋友來不及反應,第三時間才拿起碗把紅酒乾掉。朋友說,用碗喝紅酒雖看不透酒的顏色,那份豪氣倒新鮮得很。下回喝Talbot時也許可以試試。
儲存紅酒同為有趣事。某日本漫畫作者想導朋友成酒仙,送了一瓶90分的紅酒給他,並千叮萬囑酒很貴重,得小心存放。這位先生是新丁,沒想到存紅酒要講究溫度濕度,只想貴重東西該放在最神聖的地方,於是把酒放在神龕上恭奉。就這樣,紅酒變色變味,成了喝不進口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