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是非 - 陶傑

黑白是非 - 陶傑

史學家史塔基評論英國暴動,指出黑人的暴動行為:頭戴斗篷,足蹬波鞋,放火搶掠,這是從加勒比海輸入的「文化」,英國白人跟着搶掠,是「白人變身黑人」(Whitesbecomeblacks)。
言論即刻被指為「種族歧視」。
從英文原文沒有什麼歧視,只是講述在「地球一體化」之下「文化多元」之互融滲透。把這句話譯成中文,更正確的是「白人淪為黑人」,「淪為」,而不是「變身」,這才有一點點道德的判斷。
黑人的文化,也有很優雅的。美國的黑人女歌唱家艾拉費吉羅(EllaFitzgerald)、黑人男低音納京高(NatKingCole),還有唱「世界多美好」的路易阿姆斯壯,黑人的爵士樂,黑人摩根費曼令人讚嘆的演藝,都是精品,為現代文明添了姿采。
但這些黑人文化的昇級(Upgrade),是黑人把本身的特長:像對音樂的質感的觸覺,與西方白人的藝術主流結合之下的結果,雖然不盡是Blacksbecomewhites,至少是Blacksminglewithwhites,而黑和白兩大文化,只能讓精華滙聚在一起,地球一體化,才有意義。
史塔基的意思是:今天倫敦街頭的搶掠行為,是紐約哈林區的什麼Hip-hop、Rap的惡性變種。平時一件雨衣斗篷,從頭包到腳,站沒站樣,搖搖晃晃,開口就是「唏Man」,這樣的裝扮,去英國滙豐銀行應徵經理,或者向國家美術館求一份導賞工作,人家當然不會請。
不會請你,那麼只有當清潔工,則又抱怨沒有向上爬的機會,慘遭「種族歧視」,成為低下階層(Underclass)。對不起,這是你自己的選擇,責任自己負,與這個社會無關。
穿了鼻環、一身青紫紋身,走路半赤着膊吊兒郎當,這是你的「文化」,可以寬容,但以這副德性投考太古洋行或日本新力企業的行政經理,永不僱用。
這是「歧視」嗎?不,這是保持品味、修養、尊嚴。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是要教育和矜持來支撐的,也要以勤奮和努力來賺取。英國的暴動,是流氓和懶蟲打着「文化多元」的道德大旗,民主、人權、社會福利,他樣樣不缺,卻要把禽獸行為當做起義。理性的民意,會跟着這種罪孽一起反智嗎?我想,最終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