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銀監早前就內地商銀所涉地方債及房價下跌風險進行壓力測試,引發市場對即將出台的資本要求諸多揣測及憂心,不過當局全面引入巴塞爾三資本協議而推出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辦法》),風險權重(riskweighting)計算並未如傳聞般「辛辣」,受壓多時的多隻H股內銀股,股價隨大市上升而顯著反彈4至5%,重農行(3618)更大升7.5%。 記者:劉美儀
證券界指,中銀監公佈的新資本要求較想像中「寬鬆」,故在正常信貸增長環境下,相信內銀股短期內,沒有再增資擴股壓力。《辦法》要求,各類銀行須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新標準,系統重要性銀行(SIFI)及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應分別於2013及2016年底前達標,個別有困難的銀行,經中銀監批准後,可適當推遲期限,但兩類銀行最遲亦不能晚於2015及2018年底達標。
建行:肯定可如期達標
對於新公佈,建行(939)發言人說,該行一直遵照監管當局,對資本及風險要求的相關規定,肯定可以如期達標,至於是否已收到通知列為SIFI,則仍待查核。
起草《辦法》按照巴三協議統籌推進,明確規定內銀最低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及資本充足率,分別為5%、6%及8%(巴三為4.5%、6%及8%),另外2.5%為儲備資本要求,因應信貸過度增長而設的逆周期資本要求,則介乎0至2.5%,至於被列為SIFI的銀行,亦額外有1%的附加資本要求。
每項貸款風險權重高低,影響銀行實質繳納資本金額,市場一度傳聞,中銀監對商銀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平台、中長期信貸及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一律升為150%,基建及銀行間債權風險權重,則分別為110%及50%。
分析:內銀無增資壓力
不過,《辦法》最終只訂明,國內銀行債權風險權重,從20%上調至25%,小企及個人貸款權重則從100%降至75%,一套房及第二套房抵押貸款,分別要求45%及60%權重,公佈未有提及地方債或中長期基建貸款等特別權重要求。
明富環球(香港)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昨發表報告指,綜合各項新規定,SIFI銀行的最低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及資本充足率要求,為8.5%、9.5%及11.5%,非SIFI則各低1個百分點,他預期所有H股銀行股,均可在2013年達標,在正常信貸環境下,內銀無增資擴股壓力,故對內銀股維持正面展望,預期中期盈利增幅介乎14%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