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副總統拜登(JoeBiden)訪華前夕,外國媒體預先張揚,拜登向中國領導面對面表達美方不滿人民幣升值速度。美元兌人民幣在中美領導會面前,來個五連創新高,美元兌人民幣昨收報6.3828元。巧合地,《中國證券報》周二社論,直指「合適擴大人民幣波幅時機成熟」。 記者:周燕芬
《中國證券報》社論並非為拜登臉上貼金,只是要取回人民幣滙率變動的自主權,懶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人民幣被低估20%的言論。社論指,在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包括考慮到美國國債違約、財政赤字等情況下,適當擴大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波幅時機已經成熟,擴大人民幣滙率波幅,進一步提高人民幣滙率彈性,有利於打破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可有效防止熱錢湧入。
對歐美經濟依賴度降
社論指出,美元兌人民幣交易價波幅仍少於0.5%。05年滙改啟動以來,持續存在的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及滙率彈性不夠。
該社論又指,目前適當擴大美元兌人民幣交易價波動幅度已具備條件。中國當前出口形勢好於預期,對歐美經濟依存度降低,需要人民幣滙率具備適當的彈性,反映國內及國際市場金融性因素的波動,加上國際投資者自顧不暇,減少投機套利資本的干擾。
面對跨境資金流入壓力,中國外管局再出招,削減了2011年度境內銀行融資性對外擔保指標規模,並規定暫不受理境內房地產企業為其境外子公司在境外發行債券提供對外擔保的申請。
削內銀對外融資擔保
外管局昨下達通知,指核定部份中資銀行、法人制外資銀行和外國銀行分行2011年度指標合計763.76億美元。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解釋稱,融資性擔保本質上是「准外債」,當銀行為企業在境外融資提供擔保時,實則就形成對外債務。如只壓縮短期外債餘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可利用政策空子,通過申請融資性對外擔保,達到企業境外融資目的。
融資性對外擔保,是指境內銀行應境內機構的申請,為其境外註冊的全資附屬企業或參股企業在當地融資提供的擔保。
渣打銀行(中國)分析師李煒認為,收緊銀行的擔保額度,也算是收緊外滙流入的一種態度。人行昨日公佈7月新增外滙佔款,就高達2196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