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開始寫作生涯 - 李怡

我怎樣開始寫作生涯 - 李怡

《我的父親羅孚》一書,講了羅孚一生所做的事,確實是多姿多彩,尤其與大陸及香港文化人的交往,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經歷。其中與我有關、卻沒有寫進書裏去的,就是他在主編《新晚報》又擔任《大公報》的中共黨領導工作、更兼統戰文化界之餘,還主編了《文匯報》的〈文藝週刊〉。在當時,這是左派文藝圈中水平較高的週刊,有大陸一些名家的作品,香港則有曹聚仁、葉靈鳳等老一輩作家的文章。其中連載張向天的「魯迅詩箋注」,是我年輕時每週追看的專欄。
當時我離開中學進入上海書局編輯部工作了兩三年,在編輯部白天選古今詩文作品讀了許多書,晚上也勤奮自修,1957年就嘗試投稿,而且一開始就投向我認為較高水平的〈文藝週刊〉,我跟羅孚不認識,投稿只寫「編輯先生收」,而居然一投就被刊出。以21歲的年輕人來說,這真是好興奮的事。這以後我就陸續投稿,也大部分被取用。寫多了,其後有左派文藝圈的聚會,也蒙羅孚邀我參加,帶着以青年作者身份走進文壇的點點虛榮,並由此開始了我延續五十多年的寫作生涯。如果當時羅孚主編〈文藝週刊〉時取稿只重名氣,那我是不會有機會的。因此,他的開放取稿的編輯意識,帶給我的是一輩子的寫作生涯。而且,影響我以後的編輯工作,也貫徹只重質量而不是專重名氣的編輯意識。
當時圍繞〈文藝週刊〉投稿,或向《新晚報》副刊的新詩和類似小說的「都市場景」投稿的年輕人還有一些,他們後來都在文壇中有所表現。在羅孚一生中,我認為這也應該是不可遺漏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