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的「識諗」和「抵得諗」,是兩個很傳神的句子,含意遠比字面深遠。
這天跟朋友吃飯,說起我們和我們的兒女兩輩人所面臨的競爭。我說,我們這一輩,大多數人都「識諗」、「抵得諗」,少數人受高等教育。
那時候,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競爭中佔了優勢。
我們的下一代,大多數人受高等教育,少數人「識諗」、「抵得諗」。
於是,在競爭中,「識諗」和「抵得諗」的人佔了優勢。
所謂「優勢」,就是大部分人不具備的條件。今時今日,像「大學生」這樣的條件,已不稀罕,結果卻回到了基本,一個年青人「識諗」、「抵得諗」,成了他在芸芸眾生競爭中的優勢。在同等學歷的同輩中,他出人頭地的機會就比別人高得多。
說起來,也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又是在高等教育中學不到的。或許就是今日教育最大的盲點。
我們這一輩人的「識諗」和「抵得諗」,一半基於生活的需要,一半是上一輩的言傳身教。我們的下一代,日子都比他們的父輩舒適,但為人父母者,依然可以在行為上作個榜樣,言傳身教,如果子女可從中學到一點,悟出幾分,做人「識諗」且「抵得諗」,成功的機會,也就大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