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人民銀行昨招標發行的50億元人民幣一年期央票,中標收益率上漲逾8個基點至3.5840厘,加上中國自去年12月底起五次加息,其中三次是一年期央票先自行上調利率,市場揣測外圍經濟不穩,未令中國微調其從緊的宏調政策。
劉遵義:宏調難鬆手
宏調會否轉調,中投香港董事長劉遵義認為「唔會點鬆手」,雖然外圍環境近期變差,然而中國對外的依賴度正在減弱中,控制通脹仍是國家第一要務。目前中國的通脹部份可控,例如豬肉可透過平準基金價高放低收作調節,但1/3通脹是與土地價格租金相關,要從供給着手調整。
美國面對困局,劉遵義認為應增開支,若再推QE3,不應再買美債,而是向美國州政府買州債,注資給各州政府用作發展新基礎建設,增加就業及刺激需求;資金要留在美國才能發揮刺激經濟作用。他又批評標普等評級機構「馬後炮」,可以對其不理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認為,中國經濟非過熱,通脹或見頂,非食品價格已回落了2、3個月;他又不認同中國經濟會出現硬着陸,雖會有放緩風險,但仍保持增長,中央可透過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認為目前會寬鬆宏調實言之尚早。
中小型內房商料整固
樓市方面,李一衡指2月中央已推冷卻措施,收緊信貸,料中小型發展商借貸會面對較高風險,尤其一、二線城市成交萎縮50%,發展商銀根收緊,加速預售,料下半年中小型發展商會被整固。樓市中期亦潛在泡沫風險,因資金成本低,投資沒出路,資金仍流入樓市。
他認為中國要加快人民幣滙率升值,此外亦要推出金融改革,讓利率上升,資本賬自由流動及加大對社會福利建設,減低對外貿的依賴,雖然這樣中國的經濟增速或放緩至9%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