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方聘請的獨立專家證人昨供稱,屋宇署高級結構工程師認為先塌下的是大廈中央主力柱,但證據顯示其塌樓推論完全「有違邏輯」。大廈三條主力柱均失去承托力,大廈結構在署方人員視察前已達臨界點,「隨時會冧」。劏房及僭建等問題令大廈超重,角位主力柱約八成失效。正如一張四腳枱站上數人,其中一隻枱腳破爛,會即時倒塌一般。
屋宇署繪圖錯得離譜
擔任專家證人的屋宇署高級結構工程師鍾金賢早前指,承建商施工震盪大廈中央主力柱,大廈向後倒塌。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林少書昨分析,大廈實為向前面馬頭圍道塌下,因其後方僭建幾乎完好無缺,後方另一條柱亦無塌下,鍾的推論有違邏輯。
林又直指鍾所繪畫的結構圖,工字鐵是「打直」,實質應是「打橫」,故「錯得好離譜」。他認為塌樓的主因是三條主力柱均「無晒力」,大廈結構不穩當。案發前隨時會冧,不倒塌因靠牆壁承托,若有人動及牆壁,大廈便會倒塌。他指大廈超重「好似一張四腳枱,如果我叫法官同幾位律師企上去,整爛一隻腳」。死因研訊主任聞言即稱「我唔會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