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美經濟前景不看好,中國中小企未來日子不好過,為減少中小企靠借高息債度日。中央正醞釀國務院層面的高層次的跨部門會議,為中小企業發展制度定下框架,更重要是釐清部門職責,例如部級的中銀監與司級的工信部要協調執行中央政策,令救中小企的政策得以推行。
儘管人行與中銀監多次要求銀行要向中小企「傾斜」貸款,多間商業銀行話事人更公開表態支持,不過內地傳媒不停報道中小企要靠高息度日,倒閉潮更迫在眉睫。箇中原因,是國務院出台的各項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不能有效落到實處,因為不知道「誰落實、誰監管、誰負責」。
國務院下月跨部門開會
政策難執行,加上歐美經濟弱、人民幣升值兼融資難,令佔全中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面臨一場淘汰賽。為此,國務院決定擬於9月召開高層跨部門會議,研究日後扶助逾千萬間中小企的政策,要有牽頭聯席部門負責。
消息指,幫到中小企的只有定單與錢。據了解,62.3%小型企業的銀行貸款利率高於基準利率,而大型企業,這一比率只27.2%;大型企業也獲得了更多優惠貸款。
中小企定單減半開工
不過,銀行業人士稱,雖然仍未掌握跨部門會議要求銀行需扮演甚麼角色,不過,借錢予中小企要小心,因為有定單不一定代表有錢賺。目前,中國中小企業的困境是:「不論內銷外銷,定單明顯短缺,工廠普遍處於半開工虧損狀態;即使開工充份,也無利潤可言,大家都在撐。」此外,更有不少企業再次面臨「不生產是死、生產死更快」的窘境。
站在全國工商聯立場,就是先搜集證據,讓中央掌握中小企面對的問題。全國工商聯由各副主席帶隊,自今年3月起前往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北京、天津等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成份較多的東、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