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然一笑:為吃而活 - 莫樹錦

醫然一笑:為吃而活 - 莫樹錦

肥美北海道鮮活帶子足有兩公分厚,猛烈火槍烤至五成熟,包上香脆紫菜便往嘴裏送。那份鮮,那份甜,那份……
本是美夢,但在這晚上,小素覺得這是最痛苦的夢。
從噩夢驚醒,發覺唾液已流至嘴角,肚子發出咕咕怪聲,口腔內有一股塑膠味道,有點苦澀,鼻孔仍插着長長管子,小素從未想像自己會這般模樣。
已有五天沒進食,每天每刻她都想着美食。若問她一生至愛,她會說是丈夫和美食,或者,應說是美食和丈夫。
剛度過五十歲生辰證實患上胰臟癌,初時只覺得上腹微痛,跟普通胃痛無異,胡亂服了些胃藥未見有效,便置之不理,直至一天晚飯後吐個不停,往醫院才發現胰臟腫瘤已有五公分大,並侵入十二指腸引致胃出口阻塞。緊急情況下醫生以鋼絲支架(stent)保持十二指腸暢通,術後病人能勉強進食,但她仍很失望,因未能像以往那般暢所欲「吃」。既不甘心,她便成了最積極進取病人,做化療時不言苦,只要能縮小腫瘤增加進食,她便樂意。
不負所望,病情穩定,她再次嚐了不少美食,只可惜好景不常,一年過後腫瘤再次惡起來,鋼絲支架未能抵受,十二指腸再次阻塞。
不能進食的小素極不開心地說:「醫生,這不就是白白餓死。」
醫生腦子轉了轉,想到將要面對的併發症很多,餓死的機會不大,只是不忍心說詳細,惟有安慰道:「不會餓死,定會想想辦法。」隨即解釋兩種方法,一是重新植入支架;二便是動手術把小腸駁至胃壁(Gastro-jejunalBypass),兩者也有風險。
話未說完她便說:「不用說了,哪種手段方便吃東西便做哪種。」
小素的回答最肯定不過:「醫生,若不能吃,死又何妨?」
病人意向已定,便盡快安排。可幸手術成功,兩天後的清早,巡房時發現她靜坐床上翻閱餐單,醫生這天便不問病情,只坐在床邊跟她一邊翻閱餐單一邊說:「麥片纖維高,要小心。」
「啊,我還以為會健康點。其實也頗難吃,不吃也罷。」
「絕對同意,不如考慮金菇乾燒伊麪。」
「乾燒伊麪也可以?實在太好了!」
「當然可以,但要少油,不然,容易拉肚子。」
愛吃的醫生遇上愛吃的病人。
到底是為吃而活,還是為活而吃(LivetoEatorEattoLive)?
我們肯定相信前者。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莫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