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治療 救生命亦救生活

人性化治療 救生命亦救生活

【本報訊】ICU新文化,還包括為病人提供人性化治療,例如現時病人普遍在病房內接受氣管造口手術,代替傳統插喉,病人可如常說話和用口進食,並免卻插喉之苦,更可將留醫ICU的時間縮短。
瑪麗醫院成人深切治療部主管陳惠明說:「簡單嘅講嘢、食到碗粥,對病人都可以係好大嘅鼓勵。」
陳惠明憶述,過往曾有「青靚白淨」青年因吸毒經常進出瑪麗醫院急症室,一次因肺炎入住該院ICU,並接受氣管造口手術,留醫期間他可以如常說話;青年其後情況好轉,頸項卻遺下手術造成的傷口,「有個窿喺度,唔係咁好睇」,陳於是替他在傷口上縫針。縫針後,陳惠明找來一面鏡子,讓青年看看自己的傷口,「我嗰時同佢講,今次既然執番條命,以後就要生性做人」。

毒男出院後戒癮

青年後來轉到其他病房留醫,康復出院前特別到ICU病房通知陳及其他醫護人員,並向他們道謝,「之後一段時間,都冇見到佢再嚟醫院,相信佢出院後冇啪番針(即注射毒品)。」
救回病人性命更讓其重過新生,對ICU醫護人員來說絕對是一大鼓舞。不過,陳惠明希望病人明白,未必每個留醫ICU的病人都能康復,一般留醫三至四日便可轉送其他病房,但亦有人住上100日才離開,「病人同屋企人都要接受所有可能出現嘅結果,包括好或壞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