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皮膚科醫生史泰祖表示,俗稱「風癩」的蕁麻疹,主要由食物及藥物敏感,以及溫度轉變等物理原因導致,一般情況下不會由化學灼傷引發。患者可服食抗組織胺或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但要根治並不容易。另一皮膚科醫生梁士琦則認為化學灼傷有可能令化學物質透過傷口進入皮膚及血管,引發蕁麻疹,甚至令氣管腫脹,阻礙呼吸。
屬非常普遍皮膚病
史泰祖指患上蕁麻疹十分普遍,有一半人的一生中也會試過出現。患者皮膚會變紅及腫起,患處有如地圖般呈不規則形狀,不過紅疹會於24小時內自動消失,之後或會在其他身體部份再出現。有患者亦會經常復發。主要成因是食物及藥物敏感導致,或因為溫度轉變及皮膚長期被壓住,例如被褲頭帶或胸圍箍着的地方。
皮膚科醫生梁士琦則指,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是皮膚對食物、藥物或化學物質出現敏感所產生的反應,血管性水腫危險性較高,常見的會令患者口唇及氣管腫脹,可以阻礙呼吸及致命。
梁認為要證明患者是否因為化學灼傷引致,需了解化學物品的成份,然後再進行皮膚測試,有患者會因為再次接觸同一種化學物品而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