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身後事 - 高慧然

一個人的身後事 - 高慧然

余華的小說《活着》中,男主角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隻叫做福貴的老牛跟他相依為命。所以,福貴在枕頭下收藏着十塊錢,這十塊錢,無論生活多艱困他都不敢挪用,這是用來酬謝他死後替他收屍的人的。孤家寡人福貴為一個人的身後事作好了準備。
現代男女,單身比例越來越高,婚而不育的人口亦呈上升趨勢,統計處數字顯示,與01年相比,40歲以上從未結婚的人士09年上升了6成。若干年後,老來身後蕭條會不會成為社會問題呢?
一個人活着,若心理足夠強大,健康程度還過得去的話,倒也自得其樂。可是一個人病了,獨自抵抗病痛折磨,活動能力一點點下降是一件沒有尊嚴的事。一個人死去,更得為身後事擔憂。所以,坊間一些民間機構針對單身人士推出的「後顧無憂」服務,幫襯對象有年輕化趨勢。活着的時候,預先繳納一筆錢,選購好靈位,死後,就有人操辦後事,負責安葬,春秋二祭還有人拜祭。
作為一個還活着的人,我想像不出死去的人是否在乎有沒有人拜祭。我更在乎的是由生走向死的過程中,有人陪伴有人在乎。若人生在世是一程俗世之旅的話,那麼,我希望旅途中遇到我牽掛的人和事。無牽無掛固然瀟灑,可是,去過一個地方而毫無眷戀的話,那是多可悲的旅程!